宋振宇
(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济源 459000)
尤其是在冬季或春季是羔羊白肌病的易发期,冬季青草储备有限,加上维生素添加不足,可引发该病的发生。精饲料饲喂有限,平时饲喂大量的秸秆,或饲料中花生油以及亚麻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过剩,导致维生素E在羊的机体内消耗过大或过多;玉米或大豆等粮食作物在收割中因发酵、贮存等管理不当,导致其自身的维生素含量降低;羊群自身患有肝、胆等方面的疾病,导致其胆汁排泄障碍或分泌受阻。以上因素均可诱发羊白肌病。
羊群硒的缺乏多是由外因和内因造成的,内因是自身微量元素硒不足,多是与自身对硒等 微量元素吸收有关;外因是与养殖户提供的饲草或饲料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不足有关系。
羔羊白肌病的发生除了饲料中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就是应激因素。饲养中,养殖环境恶劣,卫生条件不规范,圈舍潮湿而阴暗,通风不到位或不畅,随意更换或频繁更换饲料,气候骤变时管理不到位,长途运输或营养不良等均可诱发羔羊白肌病。
病羊群在临床上主要以活动受限,肢体瘫痪或僵硬等为主要特征。羊白肌病可表现不同的临床特征,一般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个类型。
该类型临床表现往往死亡比较快,且是在羊群在外放牧或运动场活动以后,往往是突然死亡没有任何前兆。一般症状不明显,体温多是正常,活动受限,其他明显症状出现后会在较短时间内死亡。
病羊多以运动障碍、呼吸困难、机体衰弱、心力衰竭和消化机能紊乱等为特征。患病羊只表现食欲废绝,精神不振,活动受限,严重的病例站立不稳。还有的病羊前后肢轻度瘫痪,导致其长期卧地不起,若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导致体温升高。
病羊临床上可出现运动受限,并伴有严重的腹泻或羔羊生长受阻。羔羊发后多表现肌肉无力或行走受阻,并发症严重会出现贫血或视黏膜苍白,甚至会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成年羊的繁殖出现障碍,绵羊的产毛数量也会受不同程度影响。
剖检病死羊只病变特征在心肌、骨骼肌等病变明显,在病死羊的脑或肝脏等部位均有病变特征;在病死羊只骨骼肌出现颜色变浅,类似煮鱼肉样色淡,并在病变部位出现灰白色变性区;肾脏肿大;肝脏肿大,有的像槟榔形状;心外膜下有出血斑或肌肉伴有白色或黄白色条纹等病理变化。
养羊户可以把饲喂的饲料送到有资质第三方来检测饲料中的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含量,以确定其微量元素和维生素E是否添加合理。
通过采集疑似病例的羊血液和肝脏等组织,来对其中E含量以及其他转氨酶等活性进行测定,排查羊白肌病。
采取病死羊的病变部位送当地动物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对传染性疾病进行筛选。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实验室等诊断的几个环节,即可确诊为羊白肌病。
养殖户要根据病羊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已经表现的临床症状的病羊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时可在日常的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硒等微量元素或采取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剂量按2ml/1次,然后间隔4d后,再按照同样的剂量再注射1次,需要持续用药一个疗程;对临床症状明显或并发症严重的病例,可以用肌内注射的方法应用维生素E,剂量羔羊按100mg/只,可以按照每两天皮下注射一次,可以持续注射2次以上。采取上述治疗措施,一般均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从羔羊白肌病的发生原因来看,饲料环节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养羊户要为羊群提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搭配合理的优质饲料,以供微量元素充足,避免营养不良等情况,以提高免疫力,达到减少该病和其他疾病发生的机会。另外,还要防止出现应激因素,提供良好的培育环境。对羔羊的重点做好护理,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对饲舍要勤打扫,保证干净和卫生清洁,对粪便以及其他垃圾进行定期集中处理,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机会。平时要加强对饲料用具、饮水器等进行消毒工作。
在饲养的过程中,要重点给怀孕母羊饲喂专用饲料,以满足多种营养需求,补充多种维生素等;另外,母羊也可以在产前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次,产后再注射1次,以保证母羊的乳汁内硒以及维生素E的含量。另外,养殖户在平时的疫病预防中,要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计划,按照病种以及疫病的发生规律做好计划安排,防止继发或诱发羊白肌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防羊白肌病,养殖户重点要规范饲养,科学管理,科学防治疾病,才能达到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