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飚
(清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清水 741400)
甘肃省属于特征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交接地带,干旱、半干旱区域面积广阔,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每上升100m可供作物生长的总日期缩短5d,积温减少107℃,且将于多集中在第三季度。大豆在甘肃省境内的种植多以复种、间套种、纯种为主,种植方法多样,需依据当地实际气候、地形、土壤情况进行选择。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食心虫、根腐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都是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且由于病虫害问题一旦爆发,造成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对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病虫害的治理重在预防和治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控制其扩散规模,是降低病虫害影响、保护农作物产量的主要方式。在大豆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群众普遍存在防治意识薄弱、防治知识缺乏等问题,导致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效有限。比如农民知道要在固定时间喷洒农药,但农药的种类和对应的浓度、喷洒手法、喷洒位置则知之甚少,导致农民群众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成本支出不少,效果却远低于预期。再加上农业市场上不正规厂家生产的农药价格低廉,每年都有不少农民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严重影响了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造成大豆减产、农民经济利益受损严重。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业生产本身的处理环节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抓手,做好地块选择、翻地除草、科学选种等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负面影响。基层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农闲季节进行农民的技术普及和培训工作,技术人员要走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工作,针对性解决农民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疑问,改善错误操作。
2.1.1 地块选择
在大豆正式种植前,农民群众要做好地块的选择。选择地块过程中不仅要将土地的肥沃程度作为参考标准,还要将前茬种植的作物作为参考依照,尽量选择有机含量超过3%的洼地,尽量避免大豆连种或隔年种植地块,降低地块中残留病菌、虫卵对大豆种植的影响。
2.1.2 翻地除草
选好今年种植大豆的地块后,农民群众可以进行相应的翻地工作,一方面可以将深埋地下的虫卵翻到地面,借助冬季的寒冷低温降低其密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降低病害、虫害的隐藏范围,减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土壤的通透性,打破犁底层,翻地的深度应控制在18~22cm。
2.1.3 科学选种、育种
农民群众应当重视对大豆品种的选择,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往年病虫害情况选择抗病性、抗逆性都较为优秀的大豆品种,从根源上提高大豆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下种前,农民不可省略种子筛查、消毒等环节,这是保证种子发芽率的重要途径。首先在筛查过程中,干瘪、有虫蛀痕迹、有病害痕迹的缺陷种子需要剔除;其次应尽量选择重量大的种子进行下种;然后如果不可避免在同一块地块上进行连年种植,至少要选择不同的品种;最后,农民群众应做好冷水浸泡、消毒等种子处理工作,促进种子发芽,降低土壤内虫卵、病菌对种子的影响,保证发芽率。比如用甲霜灵拌种可以有效降低大豆霜病毒的影响。
2.1.4 合理密植
密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但过度密植会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影响作物植株之间的通风效果、光照效果,不利于植株做光合作用。而且,土壤相对贫瘠的地块上,密植会使得作物之间争抢营养,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大豆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通风光照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密植,促进大豆的快速生长,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2.1.5 科学施肥
氮肥、磷肥、钾肥都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科学施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率,促进作物植株茁壮成长的同时可降低肥料对于土壤原有营养结构的影响。农民使用农家肥时要注意腐熟程度,避免未消灭的虫卵、病菌重新进入地块。化肥的使用需要根据大豆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具体表现进行使用,不给作物表现出虚弱的机会。
深入田间地头的技术人员还肩负着收集不正当厂家生产产品信息的责任,为农业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辅助,从源头和消费者两端共同打击不法商贩,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需要从农民群众角度入手,针对性解决农民群众在应用技术中遇到的疑问和问题,改善大豆种植的现状,为实现大豆产量、质量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