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琛
(河南省尉氏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河南 尉氏 475000)
合理有效利用农田、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终极目标;小麦的生物特性与小麦适应性的系统构建是该技术的核心理论,株距均匀是关键,以往小麦苗株在田间是一维行距,该技术将其转变为二维行距,让每一颗麦苗在群体最大化基础上,都可在农田中占有独立空间,将过去的种苗集中形成转化为单株独享空间,以实现小麦个体与群体最优化[1]。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理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优先简化耕种流程,将农艺与农机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机械化种植,帮助小麦充分吸收营养、健康成长。
运用此种技术,能够将整地、播种、施肥与镇压一体化达成,是一种无行、无垄种植形式,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并降低成本。此项技术还可使拖拉机进地次数较之前减少3次,具有很好的节能优势,同时也可避免机械多次倾轧麦田土壤,有助于保护田地。在播种时利用覆盖面较全的播种机械,可以提升播种量。由于小麦是一种高耗水农作物,还有一部分水是通过地表蒸发,该技术可以提升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分蒸发,具有环保节水的优势[2]。
采用该技术可以对水源、光源、风源进行充分利用,可降低小麦间的营养成分竞争,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保证小麦吸收率、提升通风效果。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还可减少麦田土壤风蚀,利于生态环保;也很符合麦苗匍匐特性,利于其自然健康生长,可压制杂草生长,使杂草无生长空间,减少资源浪费。在小麦的播种与施肥时,二者是分开的,让化肥更好地进入土壤,避免出现烧苗现象。均匀种植、分布的小麦,根系发育更好,具有良好的抗倒性,且小麦发育好,出苗率高,可以有效提升小麦产量。
优良麦种事保证小麦产量的前提条件,要结合当地土壤、气候、小麦自身特性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良种。在播种开始之前,先要做好清洗与晒种工作,维持良好的麦种状态,水分以不超过13%为宜,纯度以不低于99%为宜,净度以不低于98%为最佳,发芽率不应低于85%。
合理选择病种时期可使小麦根系得到良好发育,与小麦后期能否健康生长也密切相关,16~20℃是最适宜小麦根系发育的温度,如果低于2℃或高于30℃时,则不宜播种[3]。还要结合小麦的品种、特性、地理条件等选择最佳播种时间。
在种植小麦前后,要对容易感染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做好观测、检查,控制减产风险。如对于吸浆虫,要在蛹期进行治理,将成虫进行彻底清扫。对于麦蜘蛛,可利用阿维菌素类农药和哒螨灵可湿性粉剂予以防治。对于小麦病害,要找准防治时机,严格掌握用药条件,选择优质药剂进行治理。在4~5月时,容易出现锈病,当病株率超过60%,有病斑出现时,可以利用20%粉锈宁,按照30~40ml/667m2的给药量进行病害防治[4]。
对于新栽培技术,种植户需要了解先进种植理念,由各级政府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种植户依据技术理论进行科学种植。此种技术的田间操作,不必进行中耕,可以节约人力;小麦发育期间,可以开展正常畦埂操作,与无垄栽培技术互不干扰。种植户在入田作业时,要注意脚下不要压踩麦苗,也可在播种之前预留工作垄埂,以保护好麦苗。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具有众多优势,但在应用于田间作业时,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故在此提出合理化建议。此项技术虽然可以实现麦种均匀分布,但在入土深度方面均匀度稍差,且温度、气候等因素会对小麦生长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结合机械、当地实际情况对种植进行适当改良,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该技术可以增加小麦产量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应用还不够广泛,各部门应对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大力宣传,扩大示范田规模,以便被更多地区与种植户接受采纳,增加小麦产量。在各地区的水土条件与资源不同,因此在宣传时,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避免盲目推广。
小麦产量关系我国对粮食的储备粮与需求量,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国对粮食的生产能力、需求量均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国粮食储备充足,这与农业机械化、先进栽培技术密切相关,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种植,能够帮助种植户受益、增加我国小麦产量,利民又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