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5 08:50
乡村科技 2020年36期
关键词:江苏省土地美丽

周 凯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路径,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这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近2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针对性进行解决,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顺应江苏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更是江苏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江苏省着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村容上,拆除老旧住宅与规划新的住宅片区并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1]。技术上,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环境上,着力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但是,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江苏省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各类规章不一,部门协调性较差

在推进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政府部门及多方面法律法规。目前,各类法规相抵触现象仍然存在,未能做到“多规合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各部门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协调配合,从而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1.2 制度性供给缺失,土地确权工作有待深化

目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乡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制度供给缺失现象。具体而言,这种缺失主要表现为土地权利不明晰导致土地废弃、土地权益纠纷频发、土地用途转做他用等。

1.3 资源集聚效应弱,乡村经济“向心力”不足

当下,江苏省各级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但是,由于乡村地区各方面仍然落后于城镇地区,因此,资源向乡村地区集聚的效应仍然不大,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仍大于“扩散效应”,由此而产生的乡村“空巢问题”“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1.4 行政干预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政府资金扶持与税收优惠带动乡村发展。然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却很少自主发挥作用,未积极投入乡村建设。行政干预过多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江苏省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同质化、重复化现象严重。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

2.1 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以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首先,依据区域自身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等的种植比例。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林业,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推广“农牧融合”“农林融合”等农业融合发展模式。

其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推广标准化农产品加工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做好市场调研,提高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与农产品商品化率。完善当地物流、仓储和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农业与第二产业深度融合。

最后,依据地区实际情况,推广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等项目,合理布局乡村景观景点,完善旅游线路、游客接待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当地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2.2 推广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新技术农业

首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基因技术为依托,大力推广以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模式,以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相统一[2]。同时,发展以精准农业、智能农业、农业互联网为核心内核的数字农业。

其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机械化耕种水平,推广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展示和对比试验,利用先进技术培育新品种。推广大棚农业、光伏农业等现代高科技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大棚设施的改造提升力度。

再次,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环境工程等绿色环保配套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从选种到加工运输的“绿色化”发展。严格检测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对乡村大气、土壤、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绿色无公害食品的质量。

最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沼气技术,建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生产—排放—处理—再利用的循环发展机制,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良性发展效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3]。

2.3 推进乡村制度供给改革,构建多元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首先,加大乡村制度供给改革力度,完善以土地流转制度、农业经营制度为代表的乡村制度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乡村扶贫工作力度,建立扶贫长效工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其次,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农业发展。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及股权激励模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与共同协作,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最后,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发展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解决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土地定价问题,确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土地估值、土地定价体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同时,解决好劳动力的安置、就业等问题,建立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

2.4 强化服务支撑,完善农业体系建设

首先,加强乡村道路、水利、市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市场、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生产服务体系,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市场建设。

其次,加强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实施交通路网、水网、铁网等现代公交系统。优化排灌体系,发展节水农业,以节约使用资源。

再次,培育壮大农村市场,构建覆盖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生产、农业原料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环节的一整套市场服务网络,实现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扭曲和寻租行为。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最后,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宣传引导,鼓励他们到乡镇工作。健全管理、科技、农民培训机制,加强同江苏省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国家部委和高等院校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推广实验基地、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现代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2.5 加强村庄整治,建设新型“富而美”的乡村

首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加大对旧村落的改造力度,拆除老旧房屋,建设适宜人居、舒适安康的新房屋。房屋的改造要进行统一布局谋划,促使“生态人居”工程与整个区域布局规划相协调、相适应。

其次,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整治乡村生活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乡村生产环境。结合农田开发、土地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实施,推进耕地、林地、水地污染的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污染等,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最后,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养,构建民生和谐的“乡村文明”。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加强对外交流,挖掘江苏省的旅游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江苏省土地美丽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分土地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