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河南省博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博爱 454450)
保育猪的选择关系着后续的养殖,在选择时要将健康作为第一原则,尽量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如果需要从外部补充则要从正规养殖场选择,保证保育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猪仔的归类与合并,实现统一管理与饲养;在进栏前要对器具与圈舍进行无死角的消毒工作,避免疾病感染,进而实现成活率的提升。
保育猪大多处于断奶阶段,这就会导致它们出现暴躁、不安等情绪,加之缺乏母乳的供给还会导致保育猪抵抗能力较弱,生病概率相对较高。保育猪的肠胃功能在由母乳转化为饲料要经历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保育猪很容易发生肠胃疾病,由于阶段的特殊性就需要饲养员花费更多精力,采用饲料喂养的保育猪发育速度较快,为了提升保育猪健康水平,饲养人员要时刻关注其生长情况。
保育猪会从母体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进而实现对病原细菌的有效抵抗,但是在经过免疫期后,其抵抗力会出现大幅下降,加之自身免疫系统发展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细菌的影响,因此会对疾病产生较高的敏感度。作为饲养员来说,要保住保育猪抵抗疾病,避免由于细菌因素降低保育猪健康水平与成活率。
在对保育猪进行转栏或分群时最好将时间选择在傍晚,实现猪仔情绪最大限度的稳定,在分群时应当将同窝的放在一起,或者将身体指标相近的放在一起,进而实现猪仔情绪的安抚,避免由于情绪大幅波动而导致应激疾病的发生。在分群时还应当将体质较弱的猪仔放在一起喂养,便于饲养员对其生长情况的观察,进而实现针对性的管理与喂养,保证猪仔的健康生长,对于这部分猪仔还可以适当推迟断奶,让其与母猪共同生活,强化猪仔体质,增加猪仔的成活率。
猪仔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舒适的环境,这就需要饲养员最大程度净化其生存环境,保证猪仔处于干净卫生的圈舍中,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对处于断奶过程的猪仔来说,应当保持所处环境的稳定性,减轻猪仔由此产生的应激反应,在产仔舍中进行第一阶段的猪仔饲养,同时还应当让同样的饲养人员完成饲养工作。当猪仔断奶完成后应当及时从产仔舍中搬出,由专业保育猪饲养人员进行喂养,在猪仔搬入前需要全面对猪舍消毒通风,为猪仔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还需要对猪仔各类使用设备进行检查清理,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此外,保育猪舍的温度控制同样非常重要,保育猪的年龄相对较小,加之刚完成断奶,个体抵抗力严重不足,因此要为猪仔创造恒温状态猪舍,让保育猪能够更好的适应生活温度,避免由于温差带来的猪仔免疫力下降,减少疾病发生概率。对于初期保育猪来说要将温度控制在28℃~30℃,并将每周降低的温度控制在1℃,当温度处于22℃~25℃时保持稳定,避免由于降温速度过快影响猪仔适应能力,导致生病。
猪仔的生长速度受到饮食结构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能力促进猪仔生长,为养殖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饲养人员掌握正确的饲料营养成分搭配技术。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仔要饲喂与之对应的饲料,以满足猪仔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例如对于肠道功能较弱的断奶期猪仔来说,应当将营养成分高、易于消化的饲料作为首选,避免对其肠道产生损伤;当猪仔长到9kg时,就需要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还需要保证其适口性,增强猪仔的食欲,促进其快速生长。饲料的搭配除了要保证营养均衡,还需要将养殖成本考虑其中,因此在猪仔超过15kg后,就可以用粗猪饲料来取代精猪饲料,实现养殖成本的控制。
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保育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如果猪仔出现疾病,就会在猪群中出现大范围的快速传播,最终影响养殖企业的经济收益。由此可知,保育猪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养殖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在实践中还需遵循预防优于治疗的原则。猪仔在断奶过程中抵抗能力明显减弱,更容易感染各类疾病,在该阶段饲喂保育猪时就可以加入一定的外源性酶,增强保育猪的肠胃动力,避免出现由于消化系统导致的各类疾病,提升保育猪的自身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在生猪喂养过程中保育猪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饲养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格外关注,在理论指导下应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保证保育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作为饲养人员要关注保育猪各个阶段的生长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技术,为生猪养殖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