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0-12-14 08:46王红
关键词:弘扬中华高中语文

王红

摘 要: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使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切实提升,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实施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6.009

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传统文化不断累积,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发掘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而言,就需要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和开发力度,切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融入,以此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对于自身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具体而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和弘扬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弘扬,就需要在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相对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在强烈兴趣的推动之下,才能够更加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进而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促进两者实现充分的融合,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从而吸引学生融入两者的碰撞过程中来,对于相关内容更有兴趣去了解和认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引领学生在试听感受中充分体会到阅读材料的丰富多彩以及深厚内涵,且在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影像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学习兴趣,更有热情和自主学习精神,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实现深层次的融合,以此为其学习质量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确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效联系,进一步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可以把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的连接,有效融合,以此呈现出更加良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我们都知道,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也是从古代人们的生活中起源的,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而不断延续下去,生生不息。在当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很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把课堂阅读的相关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的寻找和发现相对应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和痕迹,把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踪迹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发现能力。在品味和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进一步增强。

例如,在端午节等传统佳节,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现,应用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端午节的习俗等等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重现,这样能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韵味。也可以把课文中的与端午节相关的内容进行回应,实现理論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有效融合,从而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映现。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和阅读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书籍和经典名著,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品味了解和弘扬。

三、进一步创设出良好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以此针对相应的阅读材料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行吸收和感悟,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掌握,把握其中的情感内涵,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全面的探究和了解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和阅读材料充分融合,实现无缝对接,这样才能更精准有效的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也要深入发掘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有效明确教材内容中和传统文化相关联的部分,让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成为自身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进行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有效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使两者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找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两者的结合点,在两者深入融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理解荷花的意向,确保学生能够对荷花这样的事物形象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和了解,进而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在朱自清《荷塘月色》里面也融入了《西洲曲》的相关内容,这样能够更加深切的表情达意,通过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更有兴趣和动力了解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而从根本上起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的作用。

四、确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能够充分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都知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确保两者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这样能够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阅读教学环节可以结合写作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完相关文章之后,进一步动手写出自身的读后感,着重加强读后感的文学性,思想性,充分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相对应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魅力。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在写作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

例如,在《陈情表》《论语》等相关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布置学生针对相关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以此作为课后作业,要求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涵,在其中体现出经典文本的传统文化继承意味,进而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体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增强提供基本条件。

除此之外,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清明节或者中秋节等传统精英节日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与相关节日相对应的文章拿来阅读,然后针对该类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进行相关写作,把自身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对自身的收集成果和自我的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在节日背后的故事和由此引发的相关文学经典进行品品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更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在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从上面的分析中能够明确看出,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是大势所趋,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巧妙融合两者,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参加各类阅读教学活动,在课内和课外都积极探究相关阅读材料,且联系到自身的生活实际,以此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指引。

参考文献:

[1] 詹光平《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7期。

[2] 高毅鑫《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3期。

[3] 王益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新课程(下)》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弘扬中华高中语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