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帆
【摘 要】本研究于2019年4月至6月,采用开合跳练习对25名年龄在10-14岁间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八周的下肢爆发力训练,旨在探讨下肢爆发力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蛙泳成绩的影响,期望藉此研究能够引起对下肢力量训练的重视,以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爆发力训练;男子;青少年;蛙泳成绩;影响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短距离游泳竞赛中,胜负往往仅在百分秒的差异。有研究发现,爆发力、灵敏性与动作反应之间具有高度相关。下肢爆发力好的选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出发动作,并达到最佳腾高度与最远的入水距离,不论是平跳式或者是高跳式的出发方式,选手的垂直跳反应时间越快,出发反应时间也越快。因此,为了缩短游泳选手的出发反应时间,加强灵敏性与爆发力的训练,应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发展爆发力的训练方法是利用肌肉预先伸展或反向动作,产生快而有力的动作。开合跳是一种低强度的跳跃方式,频率为每秒跳跃一次,开合跳的动作流程如下:第一个动作是立正、第二个动作是轻微向上跳,同时双脚张开稍微比肩膀宽度开一点,同时双手手臂伸直,于体侧向上摆动, 并于头顶上方拍掌。第三个动作是微微向上跳,双手下摆立正动作。也就是说一次开合跳必须进行两次低强度的跳跃动作。
本研究于2019年4月至6月,采用开合跳练习对25名年龄在10-14岁间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八周的下肢爆发力训练,旨在探讨下肢爆发力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蛙泳成绩的影响,期望藉此研究能够引起对下肢力量训练的重视,以提高运动成绩。
2.结果与讨论
2.1立定跳远前后测成绩分析
(1)实验组和控制组组内立定跳远前后测成绩比较。实验组立定跳远成绩从前测的 158.71±17.00公分,增加到后测的 169.32±16.03公分,前后测的成绩表现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立定跳远成绩从前测的 167.31±18.52公分,减少到后测的 169.76±15.12公分,前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
(2)实验组和控制组组间在立定跳远前后测差异比较。将后测成绩减前测成绩,所得之数据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立定跳远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立定跳远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
2.2蛙泳各项成绩与蛙泳蹬腿前后测成绩分析
以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组内在25米与50米蛙泳、蛙泳转身及蹬腿前后测成绩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组内蛙泳各项成绩与蛙泳蹬腿前后测成绩之分析经过8周训练之后获得以下结果:
(1)在25米蛙泳方面。实验组在25米蛙泳成绩从前测的24.09±1.70秒减少为后测的23.37±1.28秒,前后测成绩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在25米蛙泳成绩从前测的 24.00±1.81 秒增加到后测的 24.34±2.02秒,但此成绩未达显著差异。
(2)在50米蛙泳方面。实验组在50米蛙泳成绩从前测的50.89±3.53秒减少为后测的49.89±2.90秒,前后测成绩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在50米蛙泳成绩从前测的51.10±4.00秒增加到后测的 51.45±3.83秒,前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
(3)在蛙泳转身方面。实验组在蛙泳转身的成绩从前测的14.18±1.16秒增加到后测的14.24±.71秒,前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蛙式转身成绩从前测的 13.88±1.17秒增加到后测的 14.26±1.22秒,前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
(4)在蛙泳蹬腿方面。实验组在蛙泳蹬蹆成绩从前测的26.87±1.62秒减少为后测的26.03±1.50秒,前后测成绩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在蛙泳蹬腿的成绩从前测的27.47±2.50秒减少为后测的27.24±2.36秒,前后測成绩未达显著差异。
(5)实验组和控制组组间蛙泳各项检测与蛙泳蹬腿前后测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25米与50米蛙泳与蛙泳蹬腿的成绩表现达显著差异;而蛙泳转身的成绩表现未达显著差异。
2.3讨论
(1)训练后立定跳远成绩比较。实验组立定跳远前后测的成绩表现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在立定跳远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中强度爆发力训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水平跳跃的能力。 另外,两组立定跳远后测无显著差异的研究结果这可能是因为爆发力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肌力训练方式,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尽最大努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训练动作。但是本研究受试者皆为青少年运动员,研究者必须考虑受试者的肌肉与骨骼等生理发展的因素,因而给予中强度高反复的训练,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并未尽到最大的努力,所以研究者认为,此一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训练强度不足所致。综合上述可以得知,不论是中强度或是高强度的爆发力训练对立定跳远的影响仍然没有确切的定论。
(2)训练后蛙泳成绩比较。实验组在25米和50米蛙泳前后测的成绩表现均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在25米和50米蛙泳前后测的成绩表现均未达显著差异;且实验组和控制组组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亦达显著差异。爆发力训练能有效提升青少年运动员25米和50米蛙泳的成绩。
(3)训练后蛙泳转身成绩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蛙泳转身前后测的成绩表现均未达显著差异, 但是有研究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由式转身前后测的成绩虽然未达显著差异,可是实验组和控制组自由式转身前后测成绩分别进步了6.85%和9.70%,此结果显示,在自由式转身的成绩方面,实验组的进步幅度小于控制组。
然而本研究的结果发现,不论是实验组或控制组在蛙泳转身前后测的平均成绩都呈现退步的现象。从分析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验组的成绩从前测的14.18±1.16秒,退步到后测的14.24±0.71秒,退步幅度只有0.42%;但是控制组的成绩从前测的 13.88±1.17秒,退步到后测的 14.26±1.22秒,退步幅度2.74%。由此结果看出,本研究中爆发力训练对转身并没有加强作用。上述结果可能是因为本研究转身测验的距离过长所致,因为受试者在转身前仍须进行2-3次蛙泳的联合动作;而转身蹬墙后必须在水面下进行一次大划手和一次蛙泳蹬腿动作,这些手部和腿部动作都足以影响蛙泳转身测验的成绩。因此,本研究实验组在蛙泳转身成绩表现退步的幅度小于控制组,是否是因为实验组参与爆发力训练后提升下肢爆发力,研究者在此无法推论。
(4)训练后蛙泳蹬腿成绩比较。实验组25米蛙泳蹬腿前后测的成绩表现达显著差异,而控制组25米蛙泳蹬腿前后测成绩未达显著差异;爆发力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蛙泳蹬腿的成绩表现。即爆发力训练不但能显著提升参与训练的受试者在短距离速度、连续三次跨步跳、连续5次跳、立定跳远和垂直跳等爆发力的成绩表现之外,在3公里长跑、各种速度的跑步的成绩表现也有显著进步。因为爆发力训练对游泳影响的文献不多,因此本研究多以爆发力训练对陆上运动能力的影响作为水上运动比较的参考。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经过8周爆发力训练后,实验组在25米和50米蛙泳以及蛙泳蹬腿的成绩有显著的进步,而且显著优于控制组的成绩表现。此结果表示爆发力训练能有效提升实验组蛙泳以及蛙泳蹬腿的成绩表现。
(2)实验组在立定跳远的成绩有显著的进步, 显示爆发力训练能有效提升实验组立定跳远的成绩表现,但是该成绩表现未显著优于控制组。
(3)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蛙泳转身的成绩表现均未达显著差异,爆发力训练无法有效提升蛙泳转身的成绩表现。
3.2 建议
(1)本次研究受试者为青少年运动员,为了保护受试者肌力的生长与发展,研究者设订中强度的训练计划。因此,未来的研究可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受试者,并给予较高强度的训练。
(2)本研究所测得转身成绩可能因为距离过长、导致转身无法确切的分析下肢爆发力训练是否显著影响蛙泳转身的测试成绩。因此未来研究可针对上述设计缺点加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