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

2020-12-14 09:21普志杰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政府职能

普志杰

【摘  要】考察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必定要结合当时的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上看,基于各个发展阶段实行的经济体制,将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经济职能;历史演变

引言

政府具有三大方面的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在本文中仅讨论政府的经济职能。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中,众多学者认为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职能是相互作用的。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故在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经济职能也会有所差异。

1.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社会总产值仅为557亿元。在1952年,我国初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国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力量进行资源配置,包揽了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在1956年的三大改造结束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中央政府的计划指令通过行政机构的层层设置和行政指令的逐级下达,政府决定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从而决定着资源在企业间和产业间的分配。由于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性较强,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老百姓靠政治觉悟参加生产,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市场主体单一、没有活力,加上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个时期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此时政府扮演的角色是全能型政府,这个时期的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计划来实现,实行“计划大包揽,财政大包干,物资大统配,劳资大统一”,政府经济职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色彩,主要就是搞分配,分配生产任务、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配置资源可以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使经济运行较为稳定,集中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所以这一时期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理论水平方面的局限性,市场的重要性没有被重视,计划手段缺乏灵活性使得经济效率低下,且政府并不具备企业家的敏锐性和创新性,导致这个时期的产业结构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2.转轨时期(1979年到1991年)

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發挥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弊端日益显现,不再适合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在1978年,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1980年国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在1983年,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农业扩展到工业。1984年起鼓励乡镇企业大力发展。这一时期,我国政府逐步缩小了管理经济的职能范围和权力,例如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可以选择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展开生产活动,激发了市场活力。政府逐步放松了对整个经济的控制,个体经济与乡镇企业均取得了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在1988年由于“双轨制”的实行滋生大量腐败、物价飞速上涨,党中央决定 “闯关”以用较短时间实现双规价格并轨。

这一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行,虽然经济体制改革依旧是在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进行,但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也不断强化,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通过指令性调拨分配逐步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资源配置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决定。总之,这一时期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有以下方面: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调动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缩小计划体制管理范围,通过信贷、利率杠杆进行宏观调控,调节三大产业间的不合理和不协调问题;针对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资料价格严重偏低问题,政府尝试培育合理的价格体系;逐步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等,并建立市场规则以引导、管理、监督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我们当时既没有采用结构主义的做法,也没有采用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而是采用了当时最不被看好、被认为最糟糕的渐进、双轨制经济体制,事实证明双轨制经济体制的选择是正确的,采用前两种经济体制的国家失业率大幅上升、政治不稳定、经济增速下降甚至经济停滞、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体现出我国政府的理性和勇气。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至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逐步建立了新的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建立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框架,为当时经济过热实现软着陆和2008年稳定国内经济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还要维护本国产业主导权、鼓励国际间战略合作,保障国家利益最大化;政府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完善市场规则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职能兼顾到公平;政府放开了市场准入门槛,意味着必须通过市场管制职能规范经济行为、保障市场交易的有序性;政府还承担了经济建设职能,在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要完善经济体制、制定战略规划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为减小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政府依旧要承担起资源配置职能,如提供公共物品、通过产业政策鼓励基础性产业的发展、投资鼓励基础科研等。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国家在认清计划经济弊端之后靠政府的外在力量推动形成的,意味着政府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如今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意味着政府必须逐步退出,对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仍须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唐启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J].南方经济,2001, 27(10):1-6.

[2] 李艳.论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5

[3] 陆红,崔春玲,高晓春,齐东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视域下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思考[J].管理科学,2011,(31)

[4] 刘培明.对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7,(6)

[5] 张军涛,梁志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9)

[6]黄少安.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的一般性与特殊性[J].经济纵横,2014,(12)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态的历史演变
浅析中国共产党“解放台湾”战略的历史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从分离走向融合:幼儿园游戏与其他教育活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