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凤
【摘 要】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保护各方面都有着支撑作用,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能够强化环境治理、环保执法等工作的开展。文章通过对环境监测应用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应用;监测技术;技术问题
1.环境监测应用实践中发现的现实问题
1.1监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监测事权上收后,环境基层境监管部门日常监测信息来源主要是自动监测,而自动监测系统因为经费的限制,布点数量存在着明显不足的情况,分布不够合理,致使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实际使用。对于空气监测和水网交错的丰水城市,大部分地区尽管对监测点位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但是基数较小,无法体现出代表性。部分工业集聚区中涉及较多的大型企业,有的还有冶炼、化工和电厂聚集的情况,但是仅有个别水质、空气环境监测点,一旦发生污染事件难以快速锁定污染源,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
1.2环境监测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国出台过一些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还是存在一些较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监测规范的限制不够严格,环境监测工作的对接缺乏系统性等方面。由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内容比较笼统,实际运用过程中缺乏可行性,这项法规中也没有涉及具体管理措施,而且时效性较短,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环境建设的要求,急需做出适当的改善和创新。因此只有制定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1.3操作规程缺乏标准性以及规范性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实际操作落实阶段,操作规程缺乏标准性以及规范性也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针对操作流程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通常如若在操作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了缺陷,难么最终就会对数据的精准性造成很大干扰,从而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作用无法发挥到极致。同时,在获得数据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科学且合理地对信息进行处理,或者采用的计算方式缺乏精准性,不能够依照标准进行选择,最后也会影响环境监测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2.提高环境监测应用水平的方法措施
2.1科学增设监测点位
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今天,各个地区开始积极地投入到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部分城市除了适当的设置国家直管的自动监测站外,还依照环境治理的需求,增加了加密监测方案。相关监测设备的合理运用,使得工业区发生污染的时候,可以及时了解到污染源所在,为环境保护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以保证可以及时制定出应对方案,由此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收獲相对理想的应急效果。
2.2健全环境监测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对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视
面对诸多环境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研究,深入分析,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环境问题。当然,环境监测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这需要政府部门对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具体化,以寻求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让环境监测工作有法可依,为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2.3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环境监测日益趋于现代化,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环境监测单位要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环境监测单位要重视人才培养,定期开展培训教育,不定期考核老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监测人员的思想素质,使其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监测人员专业技能,保证环境监测操作正确。三是以人文本,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成就感,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引导,使其主动参与环境监测,持续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2.4强化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
在实验分析过程中仪器设备的性能对实验数据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保证其运行稳定性,需要加大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有效的进行管理,确保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规避各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依照具体现状,建立维护以及管理机制,有效落实。同时,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无论是在运行操作上还是在对信息数据获取的过程中,都必须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以及标准性,操作人员一定要熟知操作的规范和流程,确保仪器设备的利用能够达到最优。此外,在应用设备应定期送专门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在仪器使用有效期内,还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确保其不会因为外界等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变化,进而全面提高仪器设备数据信息获取的精准度。
2.5推进质量管理能力建设
质量管理能力建设是一门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提升。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从环境监测活动的量值溯源角度出发,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从监测计划、合同评审、分包、现场采样、运输、保存、流转、标准物质、耗材物资领取、分析、质控、报告等各环节实施质量控制;从监测要素出发,需要对所开展的环境水、废水、空气、废气、噪声、土壤等各类环境要素的监测活动过程均实施质量控制;从人的角度出发,需要配备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且对全体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质量管理职责手册;从技术的角度出发,需要综合采用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上岗证考核等质控手段提升质控水平,以及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如GPS定位拍照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资金的角度出发,为质量管理工作配备充足的资金,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技术和水平等。
2.6协调与监测机构的关系,通过第三方检测进行有效补充
构建起合理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机制,可以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场发育的阶段,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彰显出了自身的存在价值。污染源的监测常常受到企业生产情况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段以及条件下的监测数据重复性较差,甚至无法体现出可比性。污染物浓度较低且接近于临界值时,监测到的数据信息难以保证基本的准确度。因此,第三方监测机构应该积极落实考核与监督,构建起合理的防范及惩戒机制,使得监测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同时,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技术水平可以稳步提升,收获理想的监测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环境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直接相关,而且环境问题还会影响到社会生产建设秩序,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针对环境问题加强研究并制定策略措施。结合当前存在问题相关部门还应该做好检测技术的创新与检测制度的完善,切实保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剑.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初探[J].广东化工,2016(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