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内审的思路探讨

2020-12-14 03:53王红严金二
中国民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全过程公立医院

王红 严金二

摘 要: 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碎片化和浅表化的。本文就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审计、购置过程中的程序审计以及购置后的绩效审计等三个环节提出全过程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内部审计

2020年3月1日,《江苏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31号)正式实施,明确了内审机构主要职责之一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物资和服务采购、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重大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大型医疗设备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促使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过程中依法全面权衡,保证单位有限资金能够投向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医疗设备项目上,从而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務这一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摆在了医院内审人员面前。

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对院内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都是碎片化和浅表化的。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资金的专项审计还在摸索阶段,尤其是设备运行后的绩效审计还不完善,往往以资金的支付进度替代资金的使用效益,重购买而轻管理和考核。因此公立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购置前论证审计

大型医疗设备申购前,申请科室应认真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组织召开科务会进行专题讨论,充分论证,大家发言要有记录,科室绝大部分人员签字赞成方可通过;还应填写《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内容:科室现有设备基本情况; 拟申购设备的用途和必要性;拟购置设备所涉及的收费项目有哪些、如何收费、是否参保、报销比例多少;其他医院同样或类似设备收益情况;本单位拟购设备预计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年收入情况分析、年支出情况分析、使用寿命预计、成本回收时间等;本单位拟购设备预计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是否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否健全医院的检查诊断体系、是否提高医院员工的自豪感和工作热情等;科室人员是否具备使用该设备的上岗证;因添置设备,申购科室是否需要改扩建或重新装修、有无规划设计方案;拟购置设备是否还需要经过环评测试才能投入使用等等。

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工会及院办和监察部门应站在医院发展的角度,就科室提交《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申请报告》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医院资金状况及支付能力、拟购置设备有无年度预算计划等负责任地充分发表意见,相关部门负责人须签字负责。

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应站在有利于合理有效促进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技术服务的角度来考虑:对技术参数要求高的设备,应邀请院外专家参加讨论。医院设备管理委员会议一般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召开并记录会议内容。

大型医疗设备的立项采购应经过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医院的立项审批、论证及决策程序应完备,不能流于形式。医院党政分设的情况下,应先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研究,通过后再提请医院党委会研究,并以党委会的研究意见作为最终决定。

二、购置程序审计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按《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关注招投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特别是以下内容: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招标文件中是否明确了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评标方法是否采用“双标”综合评分法,“双标”是指商务标和技术标;技术标和商务标的评审标准是否客观公允;商务标和技术标在总分中的比重设置是否合理;技术标的评审人员中是否有懂技术的专家;设备采购价格是否采用最合理原则(全面考量费用成本因素,包括投入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维修维护和培训管理的费用);评标标准中是否充分体现投标方对设备维保质保及供货时间、安装调试、培训等的承诺;评标现场是否严肃、秩序井然、没有交头接耳及相互通气的现象;现场评标人员的手机等通讯设备是否关闭或上交(暂时托管);招标过程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所有投标方是否对评标过程及结果无异议;评标专家的履职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是否独立发表评审意见;有无收受采购部门、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贿赂或者其他不当利益等行为。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合同的订立,特别是以下内容:签订双方必须要在购置合同中明确列出所购置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等具体内容,并且购置设备的各项性能及参数数据等也应列入合同;价款及支付方式;标的物交付;质量标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条款的约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人是否在合同上盖章签字,由授权代表人盖章签字的是否签署了书面授权委托书;在合同各页码之间是否加盖了骑缝章或防伪印记,以对合同内容加以控制,防止被篡改;签约双方是否在合同书上加盖公章且公章名称与中标单位名称一致等。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大型医疗设备运抵使用科室后所开展的相关验收、安装、调试等工作,同时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特别是以下内容:对大型医疗设备应组织由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的验收小组,按照购置合同内容对待验收设备的相关性能指标等逐一进行核对,验收无误后应填写《医院大型医疗设备验收单》,参加验收的相关人员应逐一签字。验收过程中如发现有不一致或不确定的地方应及时报告医院领导。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设备款结算情况,特别是以下内容:设备款结算是否存在未按照合同约定提前付款的情况;对于设备已付款但未送货以及到货长期未安装等问题进行反映和追踪。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关注设备管理情况,特别是以下内容:是否完善设备后续管理中的移交登记手续,做到设备产权清晰、责任到人、账实记录同步,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设备管理部门是否一对一建立设备购置档案和设备维保档案;是否定期对设备现状摸底清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严格落实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报废等制度规范,力争实现设备效益最大化;是否定期到设备使用科室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必要时可联系设备工程师现场指导培训,确保所有设备使用人员都能够熟悉设备性能,熟练操作使用设备。

三、购置效益审计

(一)审计方法

效益审计主要是对设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审计评价。经济效益多采用定量指标评价,而社会效益多采用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当前对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的效益审计多以量化指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常用的静态分析法指标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医疗设備投资总额/年现金净流量)、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年平均利润总额/医疗设备投资总额)等,而动态分析法指标一般有参考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

(二)审计数据及标准

大型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财务科、信息科、设备科及设备使用科室等。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检查科室都拥有好几台大型医疗设备,如影像科就有CT、核磁共振等。在采集成本数据时存在人员成本、水电费用、办公用品费等无法准确归集到每台设备上去,因而会影响成本效益计算的准确性。在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好能将核算单元从科室细化到每台设备(至少对大型医疗设备),逐步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单机核算信息化统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此外,为了保证绩效审计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般选择在相关使用科室运行一年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绩效审计。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推行对大型医疗设备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并向医院主管领导提供全面详实的审计报告,如实反映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有效整改,从而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内审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公立医院若想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及使用、投入及效益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应鼓励医院内审部门积极推进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审计、购置过程中的程序审计以及购置后的绩效审计等三个环节的审计即全过程审计,实行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闭环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张莉.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采购专项审计浅析[J].中国审计,2017,574(15):62-63.

[2]唐娟.开展政府采购审计的思路[J].中国审计,2018,606(23):40-41.

[3]潘飞.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要点[J].中国审计,2017,566(7):64-65.

[4]张原,高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2017,575(16):52-53.

[5]周瑾.浅论新常态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EB/OL],2017-05-07/2020-3-13.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全过程公立医院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