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志军
网名瓜哥,现居深圳,毕业于海南经济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事摄影相关的职业,热爱自然摄影。担任长庚光学老蛙镜头评委,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研究所会员、新西兰商业图库签约摄影师、图虫签约摄影师、站酷推荐设计师。
Q:《旅游世界》 A:瓜哥
Q: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
A:大约有七八个年头了,这是一个从单纯的喜欢用手机拍摄花草,到用单反迷恋微距摄影的过程。总的来说,我对微距摄影是情有独钟,平时有空闲时间就到附近拍拍,每次拍摄都有不同的收获。
Q:摄影的种类有很多,为什么会迷恋上微距摄影呢?
A:微距摄影,是很多摄影人都喜爱的摄影类型,因为透过微距,我们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美。微距摄影中最有挑战性的要属微距昆虫了,虽然它们繁盛地生活在我们周围,却很少被我们察觉。而且昆虫大部分体型娇小身手敏捷,很难捕捉到它们的样貌。但微距摄影就能够将它们的动作表情,甚至是眼神都能展现无遗。
我们看一只蜻蜓,只知道它有着大大的鼓鼓的眼睛,而且从百科知识中得知它的眼睛属于典型复眼,可是我们真的就能通过肉眼看到吗?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我们至多看到它眼睛所呈现出来的颜色,而微距摄影就能够清楚的呈现蜻蜓那一双奇特的复眼。
当然,微距摄影能看到的昆虫,不只是蜻蜓。其实还有我们都会忽略的蛾子,都不大喜欢的苍蝇,它们在微距镜头下所呈现出来的美是出乎我们预料的。微距摄影是放大了一个点的美,而这个点往往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
当然,除了昆虫,微距植物也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将我们不注意或肉眼不容易看清的枝叶、花的细节放大,带来的是我们平常所不易看到的视觉美感。或许我们看一片树叶,看到的就是树叶的四季,看它的颜色和它或完整无缺或残缺不全的形状,但是透过微距我们就能看到叶子上如花瓣般细腻的脉络,看到叶子边儿上参差不齐微小的齿印。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节,这片叶子也就有了不可被忽略的生命感。
这就是微距摄影,能让我们透过相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能让我们通过微距,感受到更多的美在身边!
Q:微距摄影是不是很辛苦?
A:“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虽然,罗伯特卡帕这句话主要说的是战地摄影,但是,这句话在微距摄影中也同样适用。因为当微距摄影时离得越近,往往拍摄出来的效果越好。当然存在的危险性越高,也就越辛苦。
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你在欣赏和羡慕他人的精美作品的同时,是否想到在照片背后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呢?微距摄影更是如此,我们花费的时间和得到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前期工作越是细致,得到的结果就越是理想。
Q:在您进行微距摄影的时间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微距摄影,在方寸之间感受是奇幻无穷的。因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美,肉眼无法识别的东西,通过微距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你会发现大自然赐予这些小精灵的绚丽色彩,肢体结构,呆呆的眼神,酷酷的发型,这都让人迷恋不已,觉得十分神奇,我很多设计灵感也是从中感悟的。
把镜头对准昆虫群,记录自然、敬畏自然,探寻丛林角落里的昆虫精灵的爱恨情仇,感受它们小王国里的喜怒哀乐,记录它们生存繁殖的一切。
Q:一般昆虫都不是很容易发现,尤其在城市里。您是怎么去发现、拍摄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的?
A:首先说说昆虫。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不但种类多,(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其中许多种类是我们熟识的:“朝生暮死”的蜉蝣目———蜉蝣; 凶猛的螳螂目——螳螂;无所不在的蜚蠊目——蟑螂;令人讨厌的虱目——体虱。昆虫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管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现在昆虫在城市中很难有生存繁殖的空间,公园要绿化、打农药,偶尔能看到一些常见的蜜蜂、苍蝇、小粉蝶、蚂蚱等等,想要拍到好的素材自然要去生态好的环境,人烟稀少的环境,比如保护区这样有小溪花草的环境,才能拍到一些好的画面。我个人多会去一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这样的环境是拍摄昆虫的最佳选择,一般组织五六个共同爱好微距的攝友在一起去拍摄,拍摄时间一般选择早晨或者夜间,这个时间段昆虫相对较多,容易拍摄,选择安全的地段,比如小溪两边,小路两边。在这些环境中,找各种微距素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湿度比较大,植物品种丰富,昆虫品种比较多。
其次,你要了解你的拍摄对象。想拍出好的作品一定是多出去采风,多去观察,多去发现,还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文,尽可能地去了解它们。比如,什么物种喜欢什么植物和栖息地,喜欢吃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行为特征,如何繁衍生息的,有哪些喜好等等都要熟悉,这对于我们后续的作品拍摄帮助很大。
很多微距摄影爱好者都是去一些附近的公园、植物园、田地,相对人少植物种类多的环境,这都是拍摄昆虫微距的好去处。
昆虫生存环境其实是多样化的,如:在空中生活的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在地表生活的昆虫,大都是无翅膀的;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大都是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料;在水中生活的昆虫,大都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寄生性昆虫,它们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可以说无处不在。
还有就是要了解昆虫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卫方式。有的昆虫具有保护色,有的有警戒色,还有许多昆虫能将自己变成其他形状,或在外观上模仿一些具有不被攻击特性(如具有毒素)的动物(如有一种毛虫身上的斑纹看似马蜂,蜂蝇也是借助类似马蜂的外观躲避天敌),借以避开敌害。
最后就是怎么去找昆虫素材。不同的环境都有不同类型的素材,生态好的环境中素材种类也是多样化的,任何生命的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昆虫素材也是如此,从若虫到羽化成虫再到产卵,可以说每个物种不同阶段形态色彩都是截然不同的,提供给我们多样化的视觉素材。
当我们在户外寻找素材时要小心翼翼的观察上下树枝和叶子下面,生态好的环境放轻放慢脚步细心的观察每一个角落,只有这样可遇到的素材几率才更高,有些素材会察觉到危险就逃之夭夭了。
如果是夜拍微距,也是放慢脚步,强光手电筒先看脚下的环境确定安全,然后再小心翼翼的观察周边的环境,包括植物叶子上下或树皮上,能看到的环境尽量要细心观察,安全永远放在首位。
Q:您镜头下的“常客”是啥?简单介绍下拍摄流程。
A:我们常拍的有跳蛛,它在户外比较活跃,大部分不会给你直接拍摄的机会,除非在进食中会乖很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当你发现跳蛛时,不要盲目去拍摄,这样成功率会很低,先看它在什么位置,比如在叶子上面或下面,你就轻轻的把叶子从根部剪下来,转移到没有杂乱的环境中去,这样它的跳跃都在你的空间范围内,再找机会开始拍摄,运气好它会“配合”你拍摄多个不同角度的画面。
再说说如何拍蚂蚁。拍摄蚂蚁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蚂蚁其实很好玩的。想拍好首先你要了解它,蚂蚁是非常有规律的一种昆虫,蚂蚁碰面都会用触须交谈,这也是拍摄机会;蚂蚁奔跑也有一个停顿的规律,把握住这个时机拍摄也可以;当然还可以引诱它,任何蚂蚁都喜欢甜品,在蚂蚁常出没的环境滴几滴饮料,或者糖水都可以,它发现有吃的就会放慢脚步停下来让你拍摄,也有一些捕食或者搬家迁徙的场景,都是比较容易拍摄的。
还有些素材是非常隐蔽的,微距就是这样,每个角落都有故事在发生,只要拍摄的次数多了自然掌握了一些规律,大大提高微距摄影的出片率,拍摄过程中多掌握精准对焦,多角度拍摄有时会抓拍到精彩的画面。
Q:您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对您的摄影之路有什么影响?
A:关于微距摄影都是自己琢磨,看些国内外知名摄影师的作品,从中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风格,这其中李炎才老师,曾经给我讲过微距方面的知识普及,让我从中深受启发。
Q:在摄影方面有什么打算?有想过未来自己在这方面会做些什么事情?
A: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距摄影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只是附近的生态基本都拍过了,再想拍新东西就得出远门了,所以拍摄难度越来越大.
以后也会考虑带学生外拍微距。给一些想学微距摄影的学生现场分享拍摄技巧,对微距摄影的风格上也要尝试新的元素,让更多人了解微距摄影,了解大自然中的小生命。
Q:在摄影中,要想拍出满意的作品,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A:想拍出好的微距美图,个人觉得这几点一定要记住:
1.焦平面的掌握。微距摄影过程中焦平面是变化多端的,因为活体昆虫素材大多时候一直在活动中,所以我们得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把握焦平面,不能错过好的画面,昆虫微距通常都是从头部复眼的部位开始拉开一个平面,焦平面不能脱离了头部范围,微距放大倍率超过一倍以后景深就变得很浅,倍率越大景深也就越浅。
微距都是近距离“焦平面”下拍摄,镜头对焦模式都是手动,只需靠前后微移就完成对焦,快速简便,所以对微距摄影来说焦平面非常重要。
到底什么是“焦平面”?再补充几句,普及一下。
焦平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成像的清晰范围,这个清晰范围通过焦平面来实现更多的景深,与焦点在一个平面上,与相机CCD平行的一个焦平面,拍摄时同在一个平面的都是清晰的,不在焦平面上的就是虚化部分,它们有着平稳过度的表现,所以微距摄影一定要熟练掌握焦平面,比如拍摄小蝴蝶,我们侧面拍可能头部与尾部全部清晰,原因在一个平面范围,如果从正面拍可能只有头部部位清晰,头部以后都是虚化的,因为正面的焦平面只有那么一点范围,所以掌握焦平面就掌握整个画面的大局,
2.景深的控制。焦距也是影响景深的一个因素,焦距越短,景深越大,相反的,焦距越长景深则越小。
为什么同一个镜头同一个参数拍出来的景深却不同呢?
除了掌握焦平面以外,我们还可以掌握景深,比如,拍一只小蚂蚁,我用1:5的倍率拍摄,适当多留出一些环境背景,有些摄友可能直接用2:1拍摄满屏,通过后期适当剪切1:5拍摄的蚂蚁会比2:1拍摄的清晰范围好很多,就是景深的原因,其实就是缩小放大比靠剪切把景深拉回来的,这样的手法掌握景深是非常不错的,微距摄影基本都是后期二次构图重新创作,但也不能背景留太多,以免剪切过多影响到整个画面的画质,拍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构图适当的把握。
3.柔光部分。柔光属于微距摄影的核心地位,不同玩家的柔光造型各不相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光影柔和细腻油润通透的片子,可见柔光部分的重要性,
柔光分为柔光板和柔光罩,通常拍素材相对小的微距用柔光板为主,板子布光均匀透彻,其光影相比柔光罩柔和一些,不过各有特点,柔光罩可用于相对较大的素材,比如花卉小品,环境微距与自然光相结合的题材,这样保证画质细腻又看不出打光的痕迹。
不管你用柔光板还是柔光罩,柔光覆盖面积一定要大一些,这样才有好的柔光效果,我们户外的素材大小不一,可能比较大的素材有10多公分左右,比如蛙类、蛇类等。有一些可能拍局部特写,也需要大面积的柔光。当然有些小的素材,如小到几毫米的黏菌。柔光板的初衷设计是大大小小的素材均可以拍摄。
Q:对于微距的摄影器材,您有什么看法?
A:从一开始用手机拍拍花草,到买单反相机开始微距摄影;从小白到一个对微距摄影有些了解,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是没事就研究微距摄影相关的知识,而对于微距器材的选择,其实微距摄影一般的入门机器就好,不需要很好的机器。
微距镜头当今市场也是多样化的,我最长用的微距镜头就是国产的老蛙镜头,它有一系列风格不同的微距镜头,可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玩微距摄影,微距镜头,微距闪光灯,微距柔光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小配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