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怀文 陈桢桢 储洁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在当前“互联网+”理念不断推广的背景下,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线上销售逐渐走入了果农的生活,影响着果品种植、经营与销售。以江西赣州脐橙为例,基于赣南脐橙主产区宁都县与信丰县121位果农的实地调研数据,探究互联网应用对农户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没有证据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对脐橙种植果农的生产成本会产生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农户销售价格和销售半径,以及农户新技术的获取和采用。
【关键词】脐橙;互联网;生产成本;销售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长久以来一直经营着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都表明推动中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已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点。
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销售和推广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网络营销模式能够彻底改变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压缩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时间成本,拓宽农产品销售区域,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也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指引路线。同时如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将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完善的推广模式,那么将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稳定开展。
综上,本文欲着手研究互联网对农户生产销售方式的影响。一般意义上“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仅指由农户自主生产,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信息和售卖农产品的生产模式。后文安排是: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计量经济模型与数据,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最后是总结与政策启示。
1 文献综述与理论机制
“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是脱贫攻艰和全面小康社会重要内容,而该模式实质上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种生产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学者也对此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互联网+农业”模式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的很好的农业发展模式,借助现有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为更多的人带来就业机会,体现出产业化、智能化和全体化的特点(范雪梅,2020)。它对于农业生产有多方面的影响,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互联网+农业”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赵合清( 2017)从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農业活动范围、完善服务体系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农业”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张霞( 2019)认为“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是中国农业增长的主要途径,在促进农业增产和高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 “互联网+农业”能够指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刘玉忠( 2015)指出“互联网+农业”是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从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升级传统农业产业链,改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并且,互联网加入农业生产,能够引起生产要素在农业三产业上的重新分配,加速规模化经营和小城镇的建设(葛颜祥,2001)。李国英( 2015)从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农业服务企业、农产品销售和农业金融四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基础,以及互联网对农业产业链的改造。
第三, “互联网+农业”能够提升农业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也即“互联网+农业”中的一个模式——综合运用互联网营销的电商模式(余天霞,2018)。同时,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利用互联网双选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全面提升了双方的工作实效,使得中国的传统型农业逐步过渡到现代化农业,实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刘宝磊,2020)。
从前人研究成果来看, “互联网+”对农业本身的影响的研究已经十分全面,它对于农业经济、生产和销售结构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改善农业生产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等的获取途径,并能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与管理效率等。互联网对于农户的生产和销售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作进一步的探究,所以本文将基于前人对于“互联网+农业”的相关研究,分析互联网对于农户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影响,并从互联网与农业已有的联系人手,即新技术信息的学习与运用,生产过程及成本投入以及线上销售与推广三个方面,以此探究“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对农户生产销售的影响。
2 计量经济模型、数据与变量
2.1 计量经济模型
为分别研究互联网对农户生产和销售行为的影响,本研究的计量经济分析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互联网的引入(D)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包括每公顷生产成本、单产和新技术采用的影响;其次是互联网的使用(D)对农户销售行为的影响,具体包括销售的最大半径和销售价格。
具体而言,本文拟采用的计量经济模型为:
(1)式中,Yi分别表示每公顷生产成本、单产、新技术采用、销售半径和销售价格;Dt表示该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xi表示一系列影响因变量的其他可观测因素,其中,当因变量为每公顷生产成本和单产时,其包括地块特征,农户特征,区域特征等当因变量为新技术采用、销售半径和销售价格时,其包括农户特征和政府政策;εi表示扰动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农户的收入与其生产和销售过程密切相关,本模型中的控制变量采取农户是否为贫困户和是否做生意这两个虚拟变量来衡量其财富禀赋,而非农户收入水平;另外,本模型还控制了县级层面的虚拟变量来控制区域特征。同时,为了解决线性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采用了稳健估计方法。
上面方程中各变量定义及基本统计量见表1。
2.2 数据与来源
为了对以赣南脐橙为代表的江西赣州脐橙生产和销售的状况有个全面了解,本研究在江西省赣州市的宁都县和信丰县等脐橙主产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当地脐橙种植户主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时共访问脐橙种植户160户,由于存在拒访、语言不通、理解偏差和信息不对称,后期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审查和筛选,剔除漏项、异常值等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21份。
2.2.1每公顷生产成本。由于脐橙属于多年生林作物,所以在涉及到成本投入的部分,本研究询问了一整个生产周期的投入。不仅询问最近一年的生长状况,还详细询问了种植当年、第二年、第三年、之后结果前每年平均、开始结果后每年平均的生产投入情况。同时对于核心成本变量的选取,为了保证调研的准确程度和计算的精确性,本文细化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林地成本,物质投入成本,雇工投入,销售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和机会成本投入。
每公顷生产成本相关变量的说明与描述见表2。林地成本包括林地总租金、从他人或村集体处承包费用、树苗价格。物质投入成本包括化肥、除草剂等,对化肥种类进行细分(包括复合肥、有机肥、氮肥等),按类别询问每次用量,每公斤单价,一年总次数来计算总成本。对除草剂询问每次斥量,单瓶含量及价格来计算总成本。雇工投入成本中雇工用途为除草、修建、采收等日常工作和企业运营所需管理人才等;雇工分为短工和长工,对于短工计算其单天价格及工时和雇用次数,长工计算其一年内总支付工资,最后相加得到雇工总费用。销售投入指从采摘到售卖环节中的交通运输费用。基础设施成本包括水路管道、防风林网、园区道路、灌溉设施、果晶处理车间等园区或工厂的建设费用,为避免时间效应带来的成本分摊问题,基础设施成本直接加到年均总成本上,作为固定沉没成本计算。机会成本包括种植脐橙前该地块每年平均能获得多少纯收入和如果该地块不用于种脐橙而用于出租每年可得的租金,即计算地块本身的价值。
2.2.2 新技术采用。本研究设定了10个通过互联网可学习到的新兴技术,分别是绿肥使用、扩穴改土、定植沟回填、高位定干、果实套袋、果实分级板处理、间作与生草栽培、化学改良,生物缓控,增施有机肥来阻控土壤酸化、绿色植保新农药和果实浸药晾干。通过询问受访农户是否通过互联网学习到了上述技能来衡量其新技术掌握情况。
2.2.3 销售半径及销售价格。本研究考虑农户可通过零售、批发和线上销售这三种模式进行销售。对于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其只有前两种销售渠道。本文将该农户所有销售渠道中最远的销售距离(距其直线距离)作为其最大销售半径。同样,将该农户所有渠道中最高销售价格作为其最终衡量价格。
2.2.4其他可观测因素。除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外,还有其他可能影响到因变量的可观测因素。我们分为区域特征、地块特征、农户特征和政府政策。区域特征和地块特征包括该脐橙林种植年份,经营年份,地块面積,该地块离村庄的距离,该地块离最近公路的距离,土地产权情况,地块平均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地块平均坡度,地块坡向,平均海拔高度,对于脐橙来说雨水是否充足,气候是否适宜,最近三年是否有大的气候灾害,有无灌溉设施,该地块上除脐橙外其他植被种植情况,种植方式,种苗来源,每公顷有多少株,平均株高,树苗种类,脐橙树龄,树苗来源等。农户特征包括家庭人口基本特征,主要生产经营决策者信息以及家庭风险偏好,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个数,是否为贫困户,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受教育年限,是否身体健康能干活,劳动力就业形式,是否当过村干部,是否曾经外出打工,是否做过生意和做企业以及风险偏好选择实验(打农药时,用量比通知或包装说明更高还是更低)。对于政府政策,考察其是否接受过政府相关补助和金额,以及政府培训及一年中的次数,并进一步考察其中涉及互联网培训的次数。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对所得数据就是否使用互联网进行了分类别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农户每公顷成本平均低于非互联网农户,且平均规模显著大于非互联网农户。同时,通过对非互联网农户和互联网农户在批发销售的模式中的情况进行对比,不难得出,使用互联网农户的产品销量、价格及销售距离均高于非互联网农户。而对于农户各销售渠道总体来说,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其最高销量,价格和销售距离也均显著高于非互联网农户。
3.2 互联网应用对农户生产销售影响的计量经济分析结果
表4报告了对模型(1)的参数估计结果。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销售有显著的边际影响,即销售半径和销售价格均显著增加,对新技术的获取和采用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没有证据显示互联网的使用总体上对农户的生产和成本产生明显影响。
同时对于本研究调研的宁都县和信丰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宁都县的农户单产显著高于信丰县,但其每公顷成本高于信丰县,销售价格低于信丰县。在实地调查走访中发现,信丰县互联网普及范围广,政府扶持力度大,讲座培训频率高,这也是导致信丰县脐橙销路好,价格高,成本低的关键原因,所以,政府政策及扶持力度也是是否能给农户带来福音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互联网农户虽在生产过程和成本节省中和非互联网农户无显著差异,但在销售环节中无论是销售价格还是销售半径均高于非互联网农户。同时,对于使用互联网的农户,除了实证分析中其显著增加的新技术采用意愿,调研数据还显示使用互联网的农户通过互联网新学到的技术比不使用的农户平均多出4种,这很好的证实了互联网的使用确实扩宽了农民种植技术的信息来源。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互联网虽然对农户生产和成本方面无显著影响,但确实在销售环节和技术掌握两个方面给农户带来了福音。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在“互联网+”走入农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使用确实给农民销售环节及技术掌握带来了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21户脐橙种植农户的调查走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尚无证据表明互联网的使用能给农户生产和成本带来显著影响,但确实会在销售环节扩大销售半径,提高销售价格,并且有助于扩宽农户技术掌握渠道。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有如下政策启示和建议。
4.1政府积极扶持鼓励农民通过互联网进行農业种植
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使用是需要一定资金的,部分农民由于资金不足,可能不愿意采取互联网农业种植技术的使用,政府需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政策扶持,激励农民将农业种植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
4.2推广应用成功案例,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
做好宣传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认识到智慧农业带来的好处,使其愿意花费时间、金钱转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实现智慧农业的推广。
4.3 新型物流产业的保障
网络销售平台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使用者之间、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零售商之间直接地进行交易。因此,水果、蔬菜、各种肉类的运输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物流系统,针对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包装外壳,运输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以及运输的价格都会与现在一般的包裹运输有所不同。农业电子商务大规模的运用,对当前物流行业将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范雪梅.”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 (2):140,156.
[2]葛颜祥,农业信息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1( 08):4-5.
[3]刘宝磊,“互联网+”时代农产品营销方法探析[J].南方农机,2020,51( 05):91-92.
[4]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 07)69-72.
[5]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 (09):29-33.
[6]余天霞.“互联网+农业”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8( 12):290-292.
[7]张霞,试析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商讯,2019( 07):158-159.
[8]赵合清.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 06):99-100.
[作者简介]梁怀文(1999-),女,湖北鄂州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