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
摘 要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们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如何才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去。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合理教学情景,教学过程中注重合情推理能力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的课堂环境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思路,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激发创新灵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但能锻炼和检验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也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思维;合情推理;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3-0025-02
一个民族想要兴旺发达就必须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会创造才会发展。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人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数学既然被称为是“思维的体操”,就说明在人的思维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工作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平时教学总结出如下策略:
一、营造合理教学情景,注重合情推理能力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魏宏老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一课时,以本地近几年旅游业发展迅猛这一事件为契机,设置教学情景。以“面对火热的旅游热潮马上就要到来,假如你是本县旅游局长,你最想知道什么?”为话题引入。学生被新奇的问题所吸引,学生的思维被带入一个很符合现实的空间。学生思绪被打开,回答可谓五花八门。魏老师及时抓住“去年来了多少人”“今年会来多少人”“哪个景点最受欢迎”这几个问题顺势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干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得出要先收集数据,然后整理数据,再根据问题绘制统计表或统计图,在合情推理中一步一步逐渐铺开,整节课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而李彩云老师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时也是以一次郊游的生活情景引入:“2个小朋友分配所带食物,前提是分配要公平。8颗糖果,每人分得4颗。2瓶果汁每人分得1瓶,那么只有一块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指出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一人一半。教师提示:“可以一半多一半少吗?”学生回答:“不可以,必须同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点出:“两份同样多,这样分叫做平均分。谁还能举出平均分的例子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合情推理出2个口香糖分给两个人,一人一个叫平均分;一块蛋糕分成同样大小2份,这也叫平均分,分成同样大小的3份还是平均分,抽象的数学名词“平均分”就这样被学生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合情推理。老师为学生营造恰当的生活情景,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思路,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灵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依旧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加之小学生的思维多是形象思维为主,绝大多数学生缺少抽象思维能力。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缺失,对学习数学的思维是有影响的,对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影响更大。事实是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往往表现为一枝独秀,很难见到百花齐放的情况。是不是就说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发展?答案是否定的。為学生营造恰当的生活情景,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思路,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灵感,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记得在听特级教师徐长青讲授的《数与形》给笔者留下深刻影响。徐老师整节课诙谐有趣,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探求、发现新知。徐老师始终抓住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快乐,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共同探讨学习思维方式得到了启迪。
1.引问启智,为创新开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提出的问题再天真也不要责怪,要站在学生角度充分肯定积极动脑的优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哪些问题的思考价值更大。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比如魏宏老师在“用图”环节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分析我县旅游现状,大家有什么建议?”有学生说:“要继续大力打造知名旅游景点。”有同学说:“要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让父老乡亲的腰包鼓起来。”甚至有同学说:“打造更多的楼盘吸引外地人定居我县。”教师及时梳理,还开玩笑说:“今后大家一定是一位能造福一方的好局长。”学生士气进一步得到鼓舞。
2.方法指導,为创新奠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指导,借助“再创造”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数学课堂那神奇的探究中去。例如魏宏老师在《折线统计图》授课“引图”环节中提问学生:“在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中,我们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在图中还能用什么来表示数量多少?如何表示?这样表示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联想到数对,进而“创造”出用点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点的位置越高表示数量越多,点的位置越低表示数量越少。
3.民主的教学方式,为创新助推。抛弃传统课堂中森严的“我讲你听”,变为大家一起探讨、一起学习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不同的声音”其实就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要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因势利导,课堂才会生成智慧的火花,并显示出它无穷的魅力。
三、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灵感。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操作的机会,不能以讲代做,也不能以演代做。随着“互联网+教育”进入校园,学生的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但相应的动手操作被动态演示所取代,被精彩的讲解所取代。这对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极为不利。常言说:眼过一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操作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比较”时,让学生准备一块橡皮泥,自己去设计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对“体积和高相等时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体积和底面积相等时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将实验交给学生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能动性。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一般都比较感兴趣,笔者让他们进行比较,寻找其中的奥秘。这样,从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同样,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但锻炼和检验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培养创新意识,让数学伴随学生成长。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不再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概念、演算而头昏脑涨,从而告别“代数几何想破脑壳”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青翠.数学与生活[J].学周刊,2014(27):159.
[2]蔡余芬.促进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03):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