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奇林
一般颜色词都是一一对应的,但在词典中我们却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颜色词“青”, “青”一词拥有着多种颜色。《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青”的释义:①蓝色或绿色:~天|~山绿水|~苔。②黑色:~布。我们再来看《现代汉语大词典》给出的解释,“青”,颜色词。(1)似春天植物叶子初生的颜色。如:青枝绿叶。(2)蓝色。如青天。(3)白色。老舍《四世同堂》:“慢慢的,窗子发了青。”(4)黑色。如:青丝;玄青。那么“青”在不同的语境中具体指那种颜色?这些颜色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同一事物在人的视觉心理中具有差异性,表现在具体事物中,则通过不同的颜色词表达。例如,我们指称春天的“草”,一般会称为“青草”或者“绿草”。“青”指的是春天植物叶子初生的颜色。而“绿”指的是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因此我们认为“青草”不完全等同于绿色。但二者的颜色相似,只是程度上的深浅。而人类对于程度的把握,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因此在不同的人的视觉里出现了“青草”和“绿草”两种用法。“青”也就可以解释为“绿”。此外,在古典诗词中用究竟用“绿”还是“青”,因有时会受到诗歌韵律平仄的制约,所以会选用不同的颜色词。相类似的情况还有“青天、蓝天”和“青发、黑发”。同是表示“晴天天空的颜色”,也存在两个词语“青天”和“蓝天”,二者也是程度上的略微差别。有时候在不同的地域也会选用不同的颜色词,比如草原歌曲《心上的罗加》的歌词“白云飘在那蓝天里”选用的是“蓝天”,而陕西《信天游》里歌词的“我抬头向青天”选用的是“青天”。因此“青天”也可表達为“蓝色的天”。“青天”还有另外一个同形异义词,比喻为“清官”。“青”又可以表示为“黑色”。
不同的事物为什么又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词呢?比如“黑发”“绿草”“蓝天”,明明是三种不同的事物,而且颜色也有一定的差异,却可以同用“青”来表达,如“青发”“青草”“青天”。这是由于不同事物在人的视觉心理反应下又具有类同性,颜色本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客观上是清晰的,但是颜色在主观上,在人们视觉心理中又具有模糊性,这也就导致了“青”的语义具有多样性的解释。《说文·青部》中说:“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清代段玉载的《说文解字注》中说:“考工记曰。东方谓之青。”《王力古汉语词典》:“古人以青色配东方,又以青色配春天,故又以青表示东方或春天。”《汉字字源》:字原由“丹”(朱砂,表示颜色)、生(表音)构成,本义是“象物生时色也。” (《释名》),即春天草木萌发的绿色。又指蓝色,如“青天”;还可指黑色,如“青丝”(黑发)。因此“青”的本义应当解释为“绿色”。那么“青”为什么还可以解释为“蓝色”和“黑色”呢?笔者认为,因为“青”可以从蓝草中提取,且颜色比蓝草还要深。绿和蓝颜色在感官上具有相似性,且“青”经常和“天”连用,所以就滋生出“蓝色”义。不论是“蓝色”还是“绿色”颜色过于深的时候,在视觉上与“黑色”很相近,所以在人的主观认知上便产生了“黑色”义。
在古代汉语中,“青”常用为“绿”“蓝”“黑”三种颜色,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青”多用于“绿色”,也可以用于“蓝色”,但是用于“黑色”的很少见。但在今天某些方言中依旧有“青”表示“黑色”的用法。例如西南官话(湖北仙桃)就有“你的头发好青啊”这样的说法,这句话里的“青”表示“黑色”。 “青”的本义是“绿色”,但因相近的颜色在人的主观认知心理上又具有模糊性,因此“青”又可借用为“蓝色”和“黑色”两种颜色。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