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韩自贸区问题与成就

2020-12-14 04:01刘书宁田宇浩刘栎昊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日韩

刘书宁 田宇浩 刘栎昊

摘要:中日韩在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关系非常密切,作为东北亚地区三个主要的经济体,三国的GDP占全世界的大约25%,人口占全世界的20%。中日韩三大经济主体产业优势不同,相互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区域一體化

中图分类号:F752;F7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5-0117-0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日韩两国也开始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逐渐复苏,三国之间的合作愈加频繁。中日韩三国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7200多亿美元,在经济层面早已经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十几年来的多轮谈判和峰会中,三方一致认为:“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符合共同利益”。

2.意义

亚洲各国有必要采取建立自贸区等方式,来完善区域内各国的供应链体系和生产网络体系,在多领域构建更加坚实的合作平台。中日韩三国之间经贸关系合作的发展不仅能减少贸易往来障碍,而且关系到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发展与合作,从而加强整个世界贸易的活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所以,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符合中日韩三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利益,全面分析三国的经贸关系现状,探索深化经贸合作养系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中日韩三国自贸区是三国领导人在2002年提出的设想,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日韩自贸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讨论。

冯晓玲等(2020)结合中日韩双边自贸区发展现状,利用双边贸易结合度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韩之间商品竞争力与互补性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GTAP模型模拟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不同进口关税对彼此之间经济效益、关税贸易产生的影响,认为中日韩自贸区合作前景潜力巨大,但受到多边外交关系、世界经济大环境与各国自身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并且指出,由于中日韩三国之间经贸竞争与互补性强,自贸区的建成将会带来中国对日韩不同产业类型之间的相互竞争。庞中鹏(2018)对中日韩合作机制特点进行集中概括,深入分析了三国合作中的机遇,发现三国合作存在领土纠纷、历史问题认知、地区合作主导权如何平和以及美国干扰等问题,三方应共筑互信,在捍卫全球化与多边主义上加强合作,在更多领域走向合作。郭定平(2017)以时间维度指出了中日韩三国经济、政治、区域合作领域的发展历史和显著成就,并立足国际政治明确提出了三国合作的不稳定因素:中美之间体现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中日韩与东亚各国之间的历史问题以及利益纠纷、冷战思维下朝鲜问题和南海问题等问题、东亚各国内政局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对三国开展合作寄予了强烈的期望,强调各国之间应加强交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Bernhard Seliger指出中日韩三国的三边政治问题势必会使得中日韩自贸区的经济一体化比不上东南亚自贸区的一体化程度。Anyarath Kitwiwattanachai,Doug Nelson,Geoffrey Reed三人通过对模型引入失业变量,以评估每个地区在各种情况下实际工资和失业的变化。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首选策略是“东亚自贸区”多边协议。而这将产生比任何其他可能的双边协议(东盟-中国、东盟-日本和东盟-韩国)更高的福利收益和更大的经济影响。

三、中日韩自贸区取得的成就

2002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首次被提出。设想中,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各种物资流动更顺畅,区内厂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同年,三国领导人同意开展中日韩自贸区民间学术研究。此后的几年中,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得出积极结论。

在学术界的研究初见成果之后,由官方介入的共同研究正式启动。2010年5月6日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委员会正式启动,并于2010年5月6日在韩国首尔举行首次会议,研究探讨了中日韩三国可能建立的自贸区的可行性以及所带来的战略影响以及三国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为三国就所涉及的议题寻求共识,为今后可能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供务实的参考。

2012年5月13日至14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召开。经过商讨,三国一致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协议以当时最新签署的中韩投资协定为蓝本,对中日、日韩、中韩双边投资协定进行整合,修改了当中陈旧过时的内容。这是中日韩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体现了中日韩三国深化经贸领域合作的强烈意愿,开启了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2012年11月20日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经过此前多年的努力,中日韩三国的经贸融合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三国也都已经分别与东盟建立了“10+1自贸区”,但是仍然缺少一个体制性框架内的正式安排,自贸区的建立将会补全这个缺口,建设一个包含投资、贸易、服务等多领域的一体化区域,通过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将成员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各种利益共同体。

2013年3月中日韩三国正式开始自贸区谈判,至2019年11月,针对建立自贸区,围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协定领域范围共进行了16轮谈判。在谈判中,三方一致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投资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符合三国整体利益,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

十八年来,中日韩三国之间关于自贸区的建立进行积极努力,从民间到官方、从双边到三边,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三国自贸区的作用重大,一旦建成,关系到三国全体民众乃至亚洲、世界人民的福祉,一定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放弃质量,当前,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谈判,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等待着去解决。

四、现阶段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存在的问题

1.现实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政治上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线,经济上实现了连续快速增长,文化上变得更加自信。中国在亚洲地位的不断提升为中日韩自贸区平等建立提供了可能。但是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2.经济问题

(1)产业结构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向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大国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的第三产业占比总体上不断提升,说明我国的转变十分成功。

国际贸易源于国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直接表现形式,而双边贸易结构的变化又是两国间国际分工形态变化的直接反映。其实日本也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我国的升级速度更快,由此产生的问题有两个。一方面,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对于日本的吸引力已不及东南亚;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转型的速度对于日本的既有第三产业都将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韩国同理)。这体现在我国可以以更大规模和更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相当的产品。这都会削弱中日韩自贸区对于日韩两国的吸引力,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随着各国产业升级的脚步被进一步放大。这是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道路上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贸易主导权问题。

第一,虽然日本方面极力想主导自贸区的建设,但日本不具备自贸区主导者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借助美国的财政拨款、技术投资和人才扶持,经济快速恢复,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曾在纺织品、钢铁、家电、汽车贸易方面碾压美国,但由于日本在政治上和美国是伙伴关系,在以后的日美贸易战多次展现了向美国服软的情况。这证明日本并不具备成为自贸区主导者的基础,因为日本在政治经济上高度受制于美国,这使得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问题上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因素,并且也意味着即便在自贸区建成之后也要受制于美国。这与自贸区自由贸易的宗旨相违背,也会损害参与国的利益。再者由于受到美国的贸易制裁,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已经不及我国。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无论在体量和政治经济独立性上考虑,日本都不具备成为中日韩自贸区领导者的基础。

第二,韩国虽然在中日韩自贸区的范畴内,但韩国对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参与度存疑。由于美韩也存在自由贸易协定,这使得韩国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所能提供的参与度存疑。特别是美韩FTA的修订将FTA谈判与232调查的国别豁免绑定,汽车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予以保护和试图在汇率操纵议题上取得突破的做法,这些虽然对韩国本国不利但是依然极尽全力维护美韩FTA。这不仅说明韩国对美国的议价能力有限,如果由韩国主导则可能会出现和日本主导相同的情况(美国的过度干涉),也说明了韩国参与的美韩FTA势必会削弱韩国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作用。此外韩国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关税削减是一种外源冲击通过降低外国竞争者的进入提高了韩国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因此韩国对于两件事利益的权衡是个未知数。

(3)贸易关系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并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而日本由于长期处于高度开放状态,实际增长能力不如中国。并且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基数,潜在增长能力巨大,而这是日韩不能比拟的。如图1为中日韩2012年~2019年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情况。

由图1可知,中国在保持一定的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同时,在进出口总额上对日韩呈现碾压态势。并且由图2可知,中国的贸易总额在世界的占比是不断提升的。

在中国于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而在金融领域,亚投行的成立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这使得人民币对于亚洲其他强势货币,特别是日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为这动摇了日元在亚洲的地位,因此日本国内不乏有反对的声音。但是实际上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呈现明显的互补性。20年间,中日韩之间的贸易额从1300亿美元增至7200亿美元。

中国作为世界领土面积第三的大国,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而日韩两国领土面积相对较小,自然资源匮乏。如果中日韩自贸区建成,将极大缩减日韩对于必需原材料的进口成本。此外我国虽然是进出口大国,但相较于日韩两国,产品附加值较小是我国的最大弱点。但是我国拥有最完整的产品产业链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这使得为日韩代工高科技产品成为可能。在这其中,日韩可以降低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利润和竞争力。而中国可以学习两国的先进技术,发展自身的科技实力。总而言之,虽然中日韩在贸易关系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合作并不是不可能的。通过建设中日韩自贸区对于提高中日韩三国国力,促进三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都是有着很强的正向积极作用的。

3.外部压力

2010年1月1日起,自东盟贸易区全面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成员国中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以及泰国之间的90%的产品已經实行了零关税。韩日两国也十分重视与东盟的经贸建设与外交工作,与中国和东盟形成了“10+3”的合作格局,东盟已经成为中日韩三国进行经贸合作的新的平台。

“10+3”作为区域全面合作的过渡,体现了以中日韩三国为核心的合作机制,但是“10+6”是日本主张在“10+3”以外吸纳进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日本这一做法带有明显的指向性,体现了寄希望于引入周围发达经济体来对抗中国的迅速发展,进而巩固日本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这无疑会削弱中国本应该在东盟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会抵消中国在东盟框架下中日韩经贸合作的积极性。此外,“10+6”各国国情差异很大,在历史认知上、领土纠纷上、经贸政策上存在分歧,各国需要权衡在签署自贸协定后开放市场给传统产业带来的压力与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这些因素降低了国家间合作的意愿。

五、结论与展望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自2002年以来提出已有时日,可是至今仍未见到大的进展,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必定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

自贸区的建设从提出以来就必须面对三国之间的种种矛盾。这其中或是因为各种问题未被合理解决,或是因为外部压力导致内部不和,或是因为各自既得利益,意志不坚定。但无论如何,中日韩的三边合作必定会为东亚地区带来新一轮的稳定与繁荣,而这些问题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定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年政治智慧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正在完成民族复兴历史任务的世界大国,永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应该坚定“一带一路”倡议,为地区繁荣和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晓玲,姜珊珊.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日韩自贸区的潜力与经济效应分析[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0,4(03):57~72.

[2]王俊生,田德荣.以抗疫合作为基础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20,(03):27~30.

[3]卢昊.疫情下的日韩关系及中日韩三边互动[J].世界知识,2020,(10):24~25.

[4]田浩国,杨令,柳婷.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路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5):28~30.

[5]任昭曈,张思瑾,林佳慧.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对三国及东亚地区战略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6):48~48.

[6]李平瑞,高钟焕.中日韩FTA的经济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19,(36):29+45.

[7]周永生.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亚论坛,2019,28(06):81~94+125.

[8]孙丽.中日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9,28(06):95~111+125.

[9]陈志恒,董佳,李佳黛.日本FTA战略的特点与动向[C]//财金观察(2019年 第1輯).吉林省财政学会: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115~120.

[10]全小莲.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美韩FTA修改方案评析——兼论中国的应对[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8,2(06):100~116.

[11]李淑明.后TPP时代中日贸易发展前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26):52~53.

[12]徐彬妹.中日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7,(07):24~25+40.

[13]廖海.中日韩货币合作的最优货币区指数分析[J].市场研究,2017,(04):48~49.

[14]郭定平.论东亚区域合作中的若干不确定性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07):34~41.

[15]杨宏恩,孙汶.中日韩经贸合作现状、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6,(07):21~27.

[16]刘文,刘婷.后金融危机时期中日韩货币合作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3,22(02):66~80+130.

[17]张乃丽,张雄辉.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障碍分析[J].亚太经济,2006,(01):21~24.

[18]田雪.构建中日自由贸易区的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19]朱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优惠关税减让研究[D].上海:上海海关学院,2018.

[20]李凤凤.中日韩自贸区实现的前景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

[21]狄久锋.中日韩FTA服务贸易开放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22]松川惠一(Matsukawa Keiichi).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

1.刘书宁,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

2.田宇浩,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金融。

3.刘栎昊(通讯作者),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金融。

猜你喜欢
中日韩
中日韩贸易数据
第四届中日韩产业博览会:智能制造展成亮点
论东亚区域合作中的若干不确定性问题
中日韩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中日韩投资协定》正式生效
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