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农业旅游服务标准与我国农业旅游服务的接轨方式

2020-12-14 04:38许春英
乡村科技 2020年29期

[摘 要] 为引导和鼓励农业旅游服务发展,需分析和界定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在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游客满意度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从而提升农业旅游吸引力,提高当地特色农业旅游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农业服务标准,以此探讨我国农业旅游接轨方式,从而分析我国农业旅游服务存在的不足,针对性提出改进和优化我国农业服务标准的措施,挖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潜力,积极吸引国内外游客,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收入。

[关键词] 农业旅游;服务标准;接轨方式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54-2

1 国际农业旅游服务标准

1.1 农业旅游服务的顾客体验

农业旅游服务是围绕游客体验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是基于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为游客打造一系列标准化吃穿住行的旅游活动,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体验感[1]。①提供特色又干净敞亮的住宿环境,促使游客体验特色民居。②利用当地特色食材,提供特色餐饮服务。游客对于当地特色餐饮文化风俗有独特喜好,通过参与当地特色食物制作,可增强游客娱乐休闲体验感。③展现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风俗,开展多样化民俗文化活动,展现不一样的文化习俗,并可邀请游客积极参与进来。④观光休闲体验。当地农业资源丰盛,形成的农业风景独特,可给游客带来休闲观光体验。

1.2 游客满意度

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参照游客体验感,最终落脚点是顾客满意度。旅客参与到当地农业农事活动中,并通过参与体验当地独特民俗活动,欣赏当地特色风景景致,感受不一样的休闲体验生活,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在充满当地风情的民俗住宿,可增强游客满意度。游客整体体验活动加之当地居民对待游客的服务态度和友好性,可使游客的满意度逐步体现,通过口碑相互传播或“互联网+”评价,会促使游客满意度迅速发酵。游客通过农业旅游农事诸多活动体验感与感受到的服务态度,最终将体现为游客满意度。

1.3 语言和沟通畅通性

游客在农业旅游中,尤其是在国外农庄体验农业活动时,语言沟通至关重要。体验当地特色的农业民俗活动及各种特色美食,通过科学有效地沟通解说当地特色民俗风情,可增强游客参与感。若语言不畅通,同周边农民沟通不畅,农民则无法提供帮助和服务,顾客体验感会因语言而无法参与民俗互动体验,会极大地降低游客体验感,降低游客满意度。

1.4 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满足

针对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游客参与到各种独特性农业农事活动中,兴奋参与度提高,在文化民俗活动参与过程中会有针对性需求。为此,在食住行现有条件下游客提出需求时,当地农民应及时响应服务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特别注意满足家庭或者团队型旅游整体需求,通过满足游客合理要求创造更加融洽的气氛。

1.5 政府和当地农业协会制定建议性最低标准

为引导和鼓励农业旅游发展,当地农业协会为促进本地农业旅游发展,应制定最基本通用性服务标准,并应引导当地农民服务好游客,确保解决游客衣食住行等最低下线,通过提供建议性农业体验活动引导农场主同游客积极互动,促使游客参与到民俗活动中。在保障农场主合法利益的同时,保护消费者基本权益,从而促进当地农业旅游长远发展。

2 我国农业旅游服务和国家标准接轨方式

2.1 借助农业旅游运行企业平台,定制化打造农业旅游服务标准

农业企业应对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整体打包整理,打造农业旅游平台,进行农业旅游推广和应用;应根据当地農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和游客需求,定制化打造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可在参照西方农业旅游住宿餐饮等基础上,根据当地特色打造住宿饮食条件。同时,为确保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开展顺畅,应按照总体要求部署,积极同游客进行互动,按照编辑定制化内容进行表演;服务人员应更加专业化,按照旅游景区高标准接待游客;民俗活动中应注重游客体验,可参照发达国家农业旅游体验模式。除此之外,要针对性满足游客或旅游团需求,对于游客的需求应进行个性化定制[2]。

2.2 政府主导型农业旅游服务标准

政府应主导规定当地农业旅游项目最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农业经营实体一定自由量化空间;民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给予风俗文化活动指导,展现当地特色民俗农事文化风情,促使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效果达到最好。政府部门应给予农业旅游资金等多方面扶持,确保农民受法律、政策指导和帮助,从而增强农民的服务意识和态度,确保当地民俗文化展示活动有序开展[3]。

2.3 当地农业协会联合村民,制定农业旅游服务标准

农业协会可组织家庭户制定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考虑当地实际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标准。农业协会应充分考虑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以住宿和餐饮为本地特色,充分发展当地特色风俗体验,满足最基本的卫生健康需求;风俗文化展示活动应朴素自然,由村民自发组织,从而提高游客参与度;国际游客语言畅通性相对较低,则应依靠协会工作人员进行翻译,增强国际游客体验感;当地农民应保持较好的服务态度,增强其服务意识。

3 我国农业旅游服务标准的优化升级建议

3.1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

农业旅游参与经营人员——农民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并参与到整个农业旅游服务项目中。因此,为让主体农民真正享受收益,应转变其思想,促使其树立主动为游客服务的意识,按照满足顾客需求的原则,为游客提供各种基本服务。当地农民可结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身着当地特色衣服,热心细致地为游客进行服务,如此不仅可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服务,也可塑造当地农业旅游品牌。农业旅游服务应特别加强对农民服务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农民自身应将其作为利益共同体,主动微笑服务游客展现当地居民热情好客的一面,主动为游客排忧解难;面对顾客个性化需求,应灵活引导游客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应端正农民服务态度,培养一批具备主动服务意识的农民团队,提升其服务水平。

3.2 提升农业旅游项目体验感

农业旅游特色民俗活动和农事活动对提升游客体验感至关重要,通过游客体验活动,可吸引游客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农业旅游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农事活动和民俗活动,设立展示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此外,农事活动不应限于采摘各种水果,还可增设体验当地特色牧羊、制陶采画等活动,通过“展示+亲身体验+纪念礼物赠送”等形式切实增强游客体验感。我国农业旅游项目服务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当地民俗文化,在保护自然和农业资源的前提下,减少作秀活动,切实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3 畅通语言,推动游客同村民积极互动

做好最基本的互动是提高我国农业旅游项目服务标准的重要基础之一。当地居民和游客互动形式多种多样,从语言到手势,再到各种特色欢迎礼物等,均代表同游客积极互动。语言是各种互动的基础,可展示当地风俗人情,游客不仅需要导游解说,其更希望同当地居民进行活动。因此,为提高我国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应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当地居民语言,推广普通话,并适当引进外语人才承接国外游客;应培养农业旅游项目运营服务人员的日常问候礼貌用语,促使其积极同游客互动沟通[4]。

3.4 加强法律和政策引导鼓励

为打造特色农业服务品牌,保护当地农业资源,指导运营企业和家庭户正常规范化运营,应升级和优化政策支撑和法律引导保护,各地分别制定标准,旅游管理部门和农业协会共同督导。按照政策和法律要求,应建立最低服务标准指导红线,各农业旅游运行主体应具备最基本的服务设施。农业展示活动应安全健康,对于各类展示活动应进行排练备案;对于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应给予政策鼓励和扶持;对于游客投诉,应建立专门的服务处理机制,建立农业旅游黑名单和通报制度,保护游客权益。

4 结语

我国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同国际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国农业旅游服务标准,提升我国农业旅游市场竞争力,提升当地农业旅游品牌知名度。为提升我国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在保护农事风俗活动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当地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业旅游运行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农业协会等,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增强其主动服务意识,改进其服务态度;要通过各种特色实际农事风俗文化活动提高游客参与体验感,推动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积极互动,提高语言等沟通畅通性。我国农业旅游潜力巨大,为缩小同国际农业旅游服务标准差距,应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农业资源,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服务标准,打造一批精品农业旅游项目,盘活农业资源,提升农业旅游经营体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李涛,陶卓民,刘锐,等.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8):1391-1402.

[2]张瑜,杨晓霞.国外农业旅游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1(5):21-29.

[3]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问题,2011(5):100-105.

[4]尹燕,周应恒.基于时间可达性的农业旅游布局空间演化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2(12):2409-2417.

作者簡介:许春英(198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