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达 苏瑞雪
[摘 要] 当前,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本文基于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探讨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特色小镇;地域性;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9-32-2
1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1.1 国外特色小镇现状
特色文化小镇的概念是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文化消失、经济衰落下滑、环境亟待保护,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走入人们的视野[1]。人们开始尝试新的小镇开发模式,为小镇发展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例如,位于法国南部的度假小镇——格拉斯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格拉斯镇是著名的香水中心,被誉为“世界香水之都”。开发后的小镇不仅仅以单一的香水业为主,更是开发了食物调味品、香水旅游业等多种产业。
20世纪70年代后,特色小镇开始有了新的定义,以环境、经济和文化为核心的区块性地域开始演变为风格迥异、具有可识别度的特色文化小镇。
如今,国外对特色小镇提出了新的理念,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基于自身区域的优势,发展地域性特色,搭配人性化的设计和专业性的服务手段,并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优势等形成垄断的市场发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小镇,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突出城市文化的建设目的。
1.2 我國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省,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
从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探索阶段、成型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3个时期。第一阶段即探索阶段。2014年10月,在参观云栖小镇时,时任浙江省长李强提出:“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这是“特色小镇”概念首次被提及。第二阶段为成型阶段。2015年9月,中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一行深入调研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刘鹤表示: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注重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比较优势和供给能力,这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精神的又一次体现。第三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2016年1月初,时任浙江省长李强在宁波市调研特色小镇建设后说道:“在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特色小镇打造成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随后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蜂拥而至。这个阶段的特点为国家发布引导政策,随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全国各地特色小镇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有特色小城镇403个,省级特色小镇996个,可见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当下的经济热点和新思潮。特色小镇的概念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成为真正的集产业、旅游、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1.3 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2017年,陕西省发布《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陕西省内将有10个特色小镇入选西部特色小镇。截至2020年,陕西省共有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第一批特色小镇包括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等5个特色小镇。其中,蓝田县汤峪镇温泉有着“桃花三月汤泉水,春风醉人不知归”的美称,而耀州区照金镇则是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第二批包括汉中市勉县武侯镇、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等9个特色小镇。
2 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功能单一,活力不足
陕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以西安市为中心的旅游线路是陕西省旅游业的主体,独特的历史优势促进陕西省旅游业稳健、快速发展。所以,陕西省特色小镇的主要发展方向侧重于文化旅游业。据统计,陕西省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共有9个,这些特色小镇以发展旅游业和民俗文化业为主,但经营模式单一、互动性不足问题使“景区+小镇”的模式变成了高配版的农家乐。
虽然在节假日,到特色小镇游玩的陕西省居民及周边省份居民数不胜数,使得特色小镇一时间门庭若市。但在旅游淡季,小镇门可罗雀。其原因是特色小镇周边缺乏配套的服务设施,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了特色小镇的发展[2]。
2.2 产业特色缺乏,雷同性大
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地域性产业,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饮品等,特色小镇的精髓便在于此。但是,由于特色小镇发展迅速,不同地区相互模仿,单单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的就数不胜数,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色小镇内容重复、形态雷同。
例如,一些小镇效仿礼泉县袁家村的设计模式,如西安市东黄小镇是模仿袁家村打造集旅游、休闲、饮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见图1),于2015年开业,2016年年底宣布倒闭,只经历了短短1年时间就退出了特色小镇的舞台。这就说明适用于一个地方的设计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想走“捷径”的特色小镇建设往往会失败,是因为这些小镇没有挖掘本地的产业文化[3]。
3 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对策
3.1 科学编制规划,政府加强扶持
特色小镇规划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性规划,首先要从地方特色产业入手,了解和选择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进行规划设计。其次,要兼顾环境、文化等产业发展问题,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同时引导人们进行积极参与。最后,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扶持,如制定支持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地方财政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进行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等,发挥好政府职能。还可以建立小镇优秀民营企业标杆管理制度,大力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发展等[4,5]。
3.2 壮大特色产业,突出特色文化
特色小镇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自身的特色文化,这就表明地域性原则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进行更新发展,可以从经济、环保、旅游、经济等方面入手,多方面考虑特色小镇的设计与服务项目。着重发展地域性的特色产业,避免“一边倒”、同质化等问题的出现。
另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特色,小镇就没有灵魂。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应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如陕西省的历史文化、红军文化等。立足特色文化,以地域性景点文化为基础,优先发展旅游、经济、生态业,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并且保证提供具体、准确、就地的服务,促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雷友香.浅析文创产业助推特色小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特色小镇规划》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67.
[2]李彤.宝鸡市硤石乡特色小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袁浩.特色小镇要有“真特色”[N].青岛日报,2017-03-22(007).
[4]宋涛.特色小镇旅游深度开发中的文化元索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许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6]赵金波.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积极探索乡村复兴江苏路径门[J].改革与开放,2017(12):74-7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学研究项目“陕西地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19JK0897)。
作者简介:齐达(1985—),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居环境设计;苏瑞雪(1997—),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人居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