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1910.3.27~1996.5.5)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了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自己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形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保卫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建国后,艾青的诗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诗歌,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吹号者
好像曾经听到人家说过,吹号者的命运是悲苦的,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
一
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
困倦的人群里,
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
他最先醒来——
他醒来显得如此突兀
每天都好像被惊醒似的。
是的,他是被惊醒的,
惊醒他的
是黎明所乘的车辆的轮子
滚在天边的声音。
他睁开了眼睛,
在通宵不熄的微弱的灯光里
他看见了那挂在身边的号角,
他困惑地凝视着它
好像那些刚从睡眠中醒来
第一眼就看见自己心爱的恋人的人
一样欢喜——
在生活注定给他的日子当中
他不能不爱他的号角;
号角是美的——
它的通身
发着健康的光彩,
它的颈上
结着绯红的流苏。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他走上了山坡,
在那山坡上佇立了很久,
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
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从天的那边到来……
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
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曙光……
看,
天地间在举行着最隆重的典礼……
二
现在他开始了,
站在蓝得透明的天穹的下面,
他开始以原野给他的清新的呼吸吹送到号角里去,
——也夹带着纤细的血丝么?
使号角由于感激以清新的声响还给原野,
——他以对于丰美的黎明的倾慕
吹起了起身号,
那声响流荡得多么辽远啊……
世界上的一切,
充溢着欢愉
承受了这号角的召唤……
林子醒了
传出一阵阵鸟雀的喧吵,
河流醒了
召引着马群去饮水,
村野醒了
农妇匆忙地从堤岸上走过,
矿场醒了
穿着灰布衣服的人群
从披着晨曦的破屋中出来,
拥挤着又排列着……
于是,他离开了山坡,
又把自己消失到那
无数的灰色的行列中去。
他吹过了吃饭号,
又吹过了集合号,
而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
辉煌了整个天穹的时候,
他以催促的热情
吹出了出发号。
赏读感悟
在诗歌第一节,诗人把“惊醒”这个词语重复了三次,加深了我们对“最先醒来”的吹号者被远方传来的黎明的车轮滚动声所惊醒的印象。但其实惊醒他的并不是车轮滚动的声音,而是他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他意识到自己是黎明的通知者。因此,他起身立即拿起号角。起伏而回旋的号声是从号管里带着深情弯弯曲曲流出来的,并且带着吹号者被惊醒时的震动感。这震动感正是诗人创作这首诗时在心灵上引起的对黎明充满预感的颤动。从这里我们又可以深刻地领会到一首诗的语言和节奏是怎样生成的。像号声一样,诗人写的每一行诗里,都有看不见的纤细的血丝——艾青是一个不惜付出生命的吹号者。(牛汉)
复活的土地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赏读感悟
诗人以如椽的大笔,纯净而庄重的语言,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和誓言,简洁而深刻地勾勒了出来。
《复活的土地》的语言可以说是素净的,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心中的感触,诗人看见繁花和茂草,听见丛林中鸟的歌唱,他祝愿播种获得金色的颗粒。然而诗人绝不是以观赏的闲情描写田园风光,它的每一行素净的文字,都显示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气息,预示着土地的复活和民族的觉醒。诗的最后两节,整个情境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诗人诚挚的自白和决心,顿然使全诗昂奋地飞腾了起来,读者的情绪也随之激荡不已,并感悟到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以及迎接战斗的严峻。(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