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琴
(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重庆市 400050)
乡土文化乃是一个区域在长期发展中所逐渐形成的规范、思想以及习俗等的统称,乃是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具体生活情境所构建的行为原则。乡土文化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其反复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并且还担负着提高基层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基于此,围绕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地域,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等,所以各地区的乡土文化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乡土文化都包含了伦理观、价值观等元素,农村群体在行为处事中,都会遵循这些价值观念。这些文化传统有些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存在,如乡村祠堂,而有些则是通过建筑或者服饰表现出来。也正是因为大家都共同遵守这个价值观念,所以保证了双方交流的融洽,使得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
乡土文化不仅具有物质性,其还具有非物质性。如,在我国不同的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乡村建设,因为自然因素的不同,或者是各地区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各地的建筑理念也会有所差异,这样就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建筑村落多样化[1]。这些乡土文化元素体现了当地的特色。
在新时期,要想实现对乡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则需要尽可能激发基层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首先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保证他们参与到文化传承活动中的权利。如,让基层人民群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乡土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此外,可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利用其引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乡村文化精神。为了实现对乡土文化的更好传承,需要加强投入力度,以缩小城乡文化差异,要通过文化的力量帮助人民群众致富[2]。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对搭建传承舞台。如,开展群众点单,家门口看戏的方式,要在基层地区招募文化志愿者,大家共同推动乡土文化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想使该战略得到更好的实施,就需要留住乡土人才,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或者创业条件吸引人才。但是,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留守农村的主要为老人与小孩。即便农村地区有一些青壮年人口,但是他们的文化素养较低,所以很难承担起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的重任。但是,我国各农村地区蕴含了较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例如各类民间艺人,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仍然吸引着人们,仍然散发这其独有的魅力,例如相声、剪纸以及杂技等等,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在今后的乡村文化发展中,基层政府需要着手人才库的建设,要给这些文化艺人一定的经济补助,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渠道来扶持,如采用政策扶持的方法。另外,要重视对文化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因为在乡土文化传承中,农民是中流砥柱,也是传承的载体,所以基层政府可以设立乡土文化发展资金,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土文化传承精英[3]。
乡土文化具有本体华的特征,其是根植于农村土壤之中。所以优秀乡土文化要想得到传承,则需要让基层人民群众认同本地区的乡土文化,如果他们自己都不认同本土文化,认为其他地区的文化要优于自己,那么文化传承也就无从谈起。随着城市文明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许多农民对于乡土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故此,要想使乡村振兴战略得以推进,就要发展乡土文化,要激励农民群众的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了解自身的使命。因此,乡土文化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将其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就接触到乡土文化。例如,某市坚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这其实就是培育农民的文化认同感。
综上,乡土文化乃是一个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风俗、思想等的统称,反映了该地区人民群众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发挥乡土文化的作用,要为乡土文化搭建传承舞台;培育乡土文化传承精英。如此一来,就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