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映宇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英雄观是对英雄人物、典型事迹及其精神体现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一个国家、民族在一定时期对英雄及其社会价值、历史地位的判断标准和特定社会行为准则的根本认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英雄的一系列观点和看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既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自成独特的理论要义,极富科学性和创新性,又形成特有的理论外化路径,兼具时代性和实践性。
英雄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在明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肯定了英雄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经典理论来源。
人是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最具决定性的要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历来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地位为理论前提。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列宁分析,“人民群众是自觉的历史活动家,是创造历史的源动力”,提出“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2],推崇人民的首创精神,确信“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3]。斯大林提出,“民众是真正的英雄和新生活的创造者”[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亦体现其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点,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5]。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6]。如是,明确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根本作用,明确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逻辑起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毫无疑义,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然而,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没有否认过英雄人物的社会存在,或忽略过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那种认为马克思否认英雄、否认英雄的作用的观点是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7]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肯定人民群众社会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明确了杰出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在社会变革中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马克思论述,“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8]。恩格斯提出,“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总是会出现的”[9]。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论述,“从客观方面说,现实的社会生活以至于艺术思想从旧的变成新的形式,恰好用得着理想家或天才!他们是这种变革里所必须的历史工具”[10]。一些深邃的思想家和杰出历史人物作为更高意义、更具历史自觉意识的人,能够敏锐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契机,洞察社会发展态势,对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推动历史的发展。
自古以来,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争论不断。历史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尽管杰出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但是,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在既定的社会条件和生产条件下所创造,英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时势造就、成就英雄,英雄是人民群众的先进分子和杰出人物。诚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1]。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个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有另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12]。因此,分析杰出人物和英模形象,需要将其放置到既定生产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明确英雄人物受制于历史条件,难以脱离既定社会状况而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方能显示自己的历史作用;考察杰出人物或英雄人士、礼赞英雄人物的历史自觉性,要注意到生产条件、社会历史环境对个体英雄的塑造和成就意义,把握其时代境遇,得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有针对性地就新时代如何认识英雄人物和保护英烈的系列问题形成了基本理论观点,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基本原则,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对于当前实践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以及保护英烈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富科学性和理论创新性。
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源动力,英雄来自人民,也是为了人民,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离开历史条件和人民群众的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14]。在他看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15]这种人民立场的英雄思想,蕴涵人民观与英雄观的辨证关系。无论英雄人物作用多大,都不能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及其社会实践行为。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英雄人物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英雄人物的力量和作用来源于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实践,英雄人物就缺乏存在的社会基础,无法体现其社会价值。由是,英雄人物实现其历史作用的方向、程度和功过是非取决于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科学把握英雄的社会历史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重要内涵。“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民族复兴和发展的战略定位,高度认同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可或缺性,强调杰出或模范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科学地把握了英雄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本质属性。英雄是民族的记忆、时代的骄傲,是国家的荣耀、社会的典范、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6]。纵观中华历史,“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雄斗争的人民,一切为了中华民族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的荣光”。“两个不能”和“三个一切”在历史和现实层面,通过缅怀先烈和崇尚英雄两个角度突显了民族杰出或模范人物的英雄本质属性,赋予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新时代内涵。作为“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3],英雄源于人民,为了人民,代表人民,引领人民,天下艰难之际需要英雄人物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和平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样也需要英雄情怀、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
尽管时势造英雄,但并不必然创造英雄,两者之间需要精神介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17]。思虑和目的蕴涵成就目标的理想、原则、信念、途径,并通过英雄人物影响社会存在,形成精神特质,体现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3]。新时代英雄精神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历史坐标,以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落脚点,与抗战中展现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的国家精神相融合[18],体现建设、改革所需的忠诚信念、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奋斗精神。纵观古今,在站起来的历史洪流中,具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无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饶的必胜信念等英雄人物辈出,极富战斗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伟大时代里同样需要伟大精神和榜样引领。正是在建设与改革的发展浪潮中,各行各业亦涌现出大批忠诚信念、改革创新、爱岗敬业、奉献奋斗、流血牺牲等英模人物,极富感染力,构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9]。立足时代,直面与英雄有关的现实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时代贡献与理论创新。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借助网络新媒介,摒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通过碎片化、标题党、方式等评价、消解、虚化甚至诋毁英雄人物,肆意解读历史。在此背景下,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领袖、诋毁先烈、歪曲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论尤为重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题中之意。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要害,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20]。因此,对待历史英雄人物,不仅是个历史问题,还是个重大政治问题,要高度警觉“有些人刻意抹黑我们的英雄人物,歪曲我们的光辉历史”[21]“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22]。尊重和敬畏历史及英雄文化,客观看待历史英雄人物,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英雄形象,是回应时代问题和精神状态的重要指向。
英雄是时代发展的先锋,“能给社会成员带来健康的心理资源,使人们在可能的逆境中实现个人提升和道德建构,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23]。人“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24],实践是确证英雄观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更是赋予其实践的理论外化意义。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英雄是人民的杰出代表。尊重和崇尚英雄,坚持人民英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前提和实践起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3],伟大来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要尊重和崇尚英雄,坚持人民英雄精神,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在时代变革与发展中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历史创造主体地位,明确千万个英雄群体和英雄人物的付出和努力。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能忽视不同地位、不同岗位、不同境遇的人所承担的英雄角色和践履的英雄精神。尊崇英雄,坚持人民英雄精神,应该要将非凡英雄精神践履于平凡的职业领域,实现在平凡中做到不平凡。就如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楷模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德和时代楷模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2019年四月牺牲的凉山州扑救森林火灾牺牲的30位消防员等无数英雄人物,“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13]。新时代属于每个人,需要每个人尽显英雄本色。
英雄是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民族发展的价值凝聚。缅怀先烈、追思英模,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实践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民族气质的再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25],牢记革命先辈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经艰难、坎坷并创造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系列活动成为常态。2014-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的法治回应人民崇敬英雄的意愿,相继增设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抗日战争纪念日,形成缅怀先烈的相关国家纪念日制度,以民族最高规格致敬英烈成为政策引导。2014-2019年,针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政府以国家名义迎回了6批56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26],掀起“寻找英雄、助力英雄回家”社会活动,营造全社会缅怀英烈的浓厚氛围。类似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对照现实,传承革命精神,警醒勿忘革命精神。“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能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27]
捍卫英雄形象、关爱英雄生活、保护英雄权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鲜活实践,也是凝聚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一是开启英烈保护制度的司法实践先河,避免让我们的英雄既流血又流泪。2018年,首部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颁布和实施,明确保障了英雄烈士各项权益,规制一切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的恶劣行为,为英烈权益维护提供法治保障,有效回应社会关切。二是健全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2015-2017年,我国相继建立党、国家、军队功勋簿,确立以“五章一簿”为中心的统一、规范、权威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及时将社会发展的英雄精神融入制度建设,营造崇尚英雄、见贤思齐的好氛围,充分彰显英雄模范的价值取向、思想启迪、道德感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三是倡导关爱英雄的切实利益。要根据政策规定,关爱英雄人物,帮扶生活有困难的英模人物,“对那些因公牺牲的同志的家属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子女,要切实安排好、照顾好,让他们感受到人民的关怀和全社会的温暖”[28]。
英雄精神积淀最深层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学习英雄,建构新时代先进英雄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的必然议题。具体包括:一是积极提倡共产党人要“用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13],并以时代楷模、民族楷模、历史先进人物为参照系,学习英雄。二是深化历史人物座谈会、研讨会或纪念馆参观活动。学习英雄的关键是要了解英雄,要用事实说话。应该说,“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是人们回顾、缅怀、研究、探讨以及学习教育的一次重要契机,同时也是加强社会整合、推进党建和弘扬先进英雄文化的重要方式”[29]。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参加重大历史贡献人物诞辰或逝世周年座谈会,多次缅怀革命先烈,瞻仰革命圣地,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30],充分发掘重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精神的现当代价值,唤起社会的历史记忆以及历史认同感,带动全社会共同探讨、反思、学习英雄品质和英雄行为,促进价值自觉。三是礼赞英雄,建设先进英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不断推出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绝不做亵渎英雄的事情”[31],充分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英雄观传承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品格,坚持人民立场、秉承人民属性,契合时代特质和社会发展需要,且在制度、实践中赋予了理论外化意义,是新时代我党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