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东夏畜牧兽医站,山东 潍坊 262514)
生猪养殖产业在在整个畜牧养殖结构中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要想保证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控制好养殖成本的同时,重点做好猪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
近些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向着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散养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村地区的养殖户由于生猪养殖规模较小,经济承受能力较差,通常情况下不能够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再加上现阶段农村的环境逐渐恶化,农民群众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也没有构建综合性的疾病防控方案,最终导致了养殖场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死亡率不断增加,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同时,基层地区的很多养殖户还存在盲目用药的行为。很多养殖户普遍滥用药物对猪群进行治疗,使得一些带病猪肉或者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猪肉进入市场,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就农村常见生猪疫病的防治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提高养殖效益有很大帮助。
猪肺炎支原体病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又被称为猪气喘,是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和高发病。不同年龄的猪感染支原体肺炎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成年猪感染该种疾病之后,通常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较轻,或者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由于养殖户对该种疾病的识别能力较差,会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反复感染猪群,造成病情反复流行,反复感染。另外还有不少猪群在发病初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体温和采食正常,发病初期很难察觉;患病一段时时间之后临床症状加重,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患病猪咳嗽剧烈程度不断加重,有时患病猪咳嗽时还会从口腔当中分泌出大量的白色泡沫唾液。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通常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或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该种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到猪群的正常呼吸,导致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下降,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5 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而表现出临床症状。患病猪出现临床症状之后,主要表现为鼻腔呼吸道出现病变,先是脸部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病情加重之后会导致鼻夹骨严重萎缩,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障碍,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
传染性腹泻疾病也是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引发传染性腹泻疾病的致病原多种多样,通常情况下包括了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常见的细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常见的病毒引发的猪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了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瘟、猪流感、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传染性腹泻的寄生虫,主要包括了各种绦虫、线虫和球虫。
临床上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而表现出特定的临床症状。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之后会出现呕吐与腹泻症状,随着腹泻的加重,病情会迅速传播蔓延。哺乳阶段的猪感染某些细菌病毒寄生虫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最为严重,病死率最高,有些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死率高达100%。成年猪感染某些致病原之后只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一般强化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恢复健康。但是某些猪恢复健康之后,生产能力明显受到影响,生长发育不良,使得养殖场的淘汰率显著升高[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除了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发腹泻疾病之外,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环境不佳,饲料营养价值单一,也是导致腹泻疾病传播流行的一个主要因素。
农村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养殖户比较注重扩大养殖规模,不注重控制养殖环境,养殖场的整体养殖密度较大。通常情况下,养殖户不会对圈舍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这就给大量致病原寄生传播提供了条件,所以农村地区生猪传染性疾病经常发生。要想保证猪群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态势,就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减少各种病害的传播,降低发病率。
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但在广大农村养殖户的思想中,对疫苗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养殖户认为自己养殖的生猪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不需要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很多传染性疾病在发病初期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某些成年猪感染某些致病原之后,主要呈现隐性经过,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如果不能够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猪群的抗体水平不达标,很容易给多种致病原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养殖规模较小,养殖较为分散,这就给疫苗免疫接种带来巨大压力。
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环境控制是防范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开展广泛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注重疾病的防控工作。
要从控制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出发,保证养殖户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在扩大养殖规模时,要保障猪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生长空间[2]。要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和清理制度,定期对养殖场的各种粪便污染物进行清理,及时加强圈舍通风换气,将圈舍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减少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黏膜造成的损伤,降低某些呼吸道疾病传播流行的概率。另外养殖场需要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卫生消毒,消灭致病原寄生途径。
疫苗免疫接种是防范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在做好每年春秋两季重特大疾病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要为养殖场构建针对性的疫苗免疫程序,严格监督养殖户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接种方法合理、疫苗免疫恰当,提高疫苗免疫接种的成功率[3]。有条件的养殖场在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之前要做好抗体水平监测,保证猪群抗体水平达标,以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
农村地区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就要求养殖户密切观察猪群的生长情况、精神状态、生产情况、排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并将病情上报。避免出现临床症状之后自行进行药物治疗,以防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样会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要再次进行严格实验室诊断,在明确致病原的基础上进行药品实验,然后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要在明确病毒种类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防控。
对于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通常不需要治疗,应该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二类和三类动物传染性疾病,应该结合患病动物的临床表现,将没有治疗价值的动物立即处死,进行淘汰处理;对于病情较轻的患病动物进行抗病毒和预防继发感染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同时养殖场也要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特定的驱虫,构建完善的需求制度,减少寄生虫传播蔓延,造成更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随着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农村地区的养殖户在取得更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要应用妥善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对猪群常见的疫病进行科学防治,促进养殖技术不断提升,保证整个养殖场的环境清洁卫生。另外还要严格按照当地动物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特定的疫苗免疫接种,提高疫苗免疫接种的成功率,提高猪群的成活率,抑制和控制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经济收入,保障猪肉制品安全,促进养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