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 , 王毅 ,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10;2.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10;3.电子信息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10)
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管理大多还是从符合性质量出发,以 “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来衡量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就是质量达到要求的标准,甚至是最高标准。以这样的评价标准,很容易就陷入到根据产品标准并进行检测就知道产品的质量好坏,标准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水平的循环中[1-2]。实际上,按照标准对产品进行评价,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标准本身的滞后性,标准在发布之初就可能由于技术的更新、商业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标准中规定的条款不合时宜;其次,标准本身的局限性将造成对产品评价的局限性,这对企业追求产品高质量起到限制作用。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处在较低水平,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实现更为关键,只要保证产品在出厂时通过质量检验,即出厂合格率过关,他们就认为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了。当在用户端出现问题时,企业通常通过维修、替换等方式进行处理,并没有对故障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和原因分析,导致了产品出厂时都是 “好”产品,一到用户手中就 “坏”了,这样的质量,显然是经不起考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消费者或用户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的短板和不足,主动求变,开展质量可靠性提升的项目实践。
长期以来,标准化的质量检测对我国的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对质量的传统认识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必须严格地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这个认识出发,形成了以 “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就是达到质量要求的产品质量观,这种质量定义的特点就是制定产品标准并进行检测就可得到产品的质量特性。
总的来说,目前企业内部的质量部门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大多数是在进行这类工作,将各类参数指标不一、使用工况不同的产品,根据不同的行业类别,找到该行业对应的检测标准,进行标准化的检测。这种做法易于操作,可批量化、规模化地开展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从设计到生产再到使用环节,各类产品千差万别,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产品,无法有效地检出产品的优劣程度,亦无法有效地激发出产品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故障;更不用说从正向设计开始,将质量和可靠性等重要特性融入到产品当中。
质量和可靠性是产品的固有属性,在产品设计、定型和生产过程完成后产品质量就被固化了。因此,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与产品设计、定型和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相关,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应从管理和技术角度同时入手进行正向设计,在产品设计、定型和生产过程中按照先进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要求去实施。由此可见,质量和可靠性提升活动不应仅靠事后把关,进行标准化的检测,而应在设计、定型、生产、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全生命周期中开展。
“符合质量观”长期指导着我们的质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符合”质量是不足以改变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质量状况还处于中低端水平的现状的,唯有转变观念和做法,从 “符合”质量提升到 “超越”质量,才能让我国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以质取胜,实现制造强国。
从 “符合”到 “超越”,需要从产品的特点出发,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质量要求,转变 “保证质量就是不出故障”的观念,做到质量引领企业发展,追求质量溢价。将先进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定型、生产、使用和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扎实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分析、评价和改进工作。
本案例研究的对象为国内某制造行业龙头企业,该企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在 “符合质量观”的指导下,建立了现代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符合性试验、标准验证试验等检验手段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大获成功,创下骄人业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了国内该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领导层和中层都渐渐地意识到,以旧的质量理念已经很难提升产品的质量,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产品质量已经渐渐地成为公司急需突破的瓶颈。特别是在国家坚持质量为先的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该公司主动求变,开展以 “引领质量观”为导向的质量能力提升项目。从 “符合质量观”向 “引领质量观”转变,首先是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只有观念意识转变了,后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本研究为企业质量可靠性提升项目中的一部分,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讨论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 “引领质量观”的现状情况,以及质量观念的转变对于质量工作的提升意义。本次研究回收问卷68份,问卷中共性问题有10个,非共性问题有10个,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采用4点计分,质量符合程度从低到高被分为了 “0~3”4个等级。
本问卷设置的问题主要围绕管理层对质量的承诺、质量工作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质量绩效考核、质量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质量责任制和员工对质量工作的态度等9个方面,例如: “所在组织的高层领导是否积极参与和支持质量工作”“您认为对质量工作的投入是组织的负担,还是能为组织创造经济效益和利润” “在考虑利润、效率等因素时,所在组织优先考虑产品质量吗”等。选项分为 “没有或很少”,记0分; “少部分时间”,记1分; “相当多的时间”,记2分; “绝大部分时间”,记3分。样本中100%的受访者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入职时间为1年以上。
使用SPSS 17.0版本对问卷进行频数分析、描述分析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本次回收的问卷信度检验结果α系数为0.875。在统计学上,α系数大于0.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信度分析后,将频数分析的结果加权后,得到该企业在 “引领质量观”的维度打分为1.53分,略高于总分的50%。由此可见,该企业的质量工作,并没有在日常运营中得到高度重视或是企业重视关注的点还停留在符合性质量上。本案例为多个质量提升子项目中的一个,本研究对质量可靠性提升项目起到了摸底作用,初步探明了项目参与者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对项目实行难度进行了初步评估。
本研究对国内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代表性企业中得到了样本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支持了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和可靠性工作仍然处于中下游水平,人员对质量和可靠性的认识不足的观点。不过,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其已经认识到质量和可靠性对企业的影响,并且对产品和企业质量和可靠性管理能力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本研究由于时间匆忙,未能进行更深入的相关性或因果研究。在以后研究中,将会考虑进行质量观念的改进对企业实物质量水平提升的相关性研究。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2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