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曹县农业农村局经管站,山东 曹县 274400)
菏泽市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整合当地资源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加大对村(居)合理规划工作,对复垦后土地采取对外招标方式承包给种植、养殖大户集中经营管理,土地承包费归村集体所有。对复垦土地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实现增收:
(1)产业结构调整
对复垦土地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价值更大的经济作物或特色产业。砖庙镇十三村对旧村改造中复垦出的2000 亩土地,专门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协会和潍坊通达国际公司实地考察、论证、规划,将2000 亩土地规划成生态产业园,其中500亩林果产业园、500 亩生态高效农业、500 亩绿色无公害蔬菜、500 亩牡丹籽油产业园,项目达效后,村年增收200 余万元。
(2)经营土地
走“以地为媒”的路子增加村集体收入。曹县梁堤头邬庄村将新增1100 亩耕地租赁给山东银香伟业集团作为养牛基地,用于有机牧草种植和奶牛养殖,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00 余万元。
(3)合理增加集体资产
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对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合理取得商铺,增加村集体资产。仵楼镇菜园李村通过新村改造建设,在充分保证村民利益的同时,村集体也得到25 户临街商铺,每户商铺每年可获6000 元的租赁收入,每年可获得约15 万元租赁收入。
(1)整合“三边”土地资源
部分乡镇对“三边”(即路边、沟边、河边)的土地进行整理,统一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种植树木或搞养殖,收入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兴办公益事业。
(2)盘活“三地”资源
聘请设计院对村庄统一规划,对规划出的“三地”(即荒地、林地、村头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庄寨镇娘北村有效利用“三边、三地”资源,全村累计植树总面积520 亩,栽种速生杨木3 万多棵,总资产达350 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轮伐树木100 多亩,集体年可收入30 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000 多元,有效增强了村集体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
(3)充分发挥资产的经济效益
对原来被部分村干部和群众无偿或以低价承租的果园、林场等资产,采取合理、合法手段,统一收回进行再处置。
将村属集体资产的办公用房、厂房、商铺等闲置资产,以租赁、公开招投标等形式,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倪集镇张梅庄村利用高标准村委会办公楼和村民文化广场,为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九阳电器、幼儿园、培训中心等企业和商家经常举办产品推介、促销、租房授课。据统计,全县通过利用村属办公用房创收村86 个,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0 余万元。
通过发展产业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近几年来,特别是省、市直部门派驻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工作,助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今年,县委、县政府开展了“百村集中整治”活动,按照“十项”标准规范完善了100个村的规章制度;筹集资金373.8 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2 个,改造升级88 个;各驻村工作组累计筹集资金253.46 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68 件,305 个排查出的问题已全部得到化解,村活动场所已成为产业发展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处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综合功能体。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部分村集体基础薄弱、管理粗放、后劲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
一是村“两委”班子引领能力不强,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办法不多。二是农村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大量农村人才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干部、群众参与发展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不多,另一方面,村民集体意识淡化,认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自身关系不大,参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措施办法,但是,部分政策措施不够健全、不够完善。
一是操作性不强。对于国家在宏观层面出台的政策措施没有有效转化,没能实现“本土化”,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
二是落实不到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督办、监管机制,不少政策措施不能得到真正落地。
三是政策不健全。国家虽然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直接和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如何消灭“空壳村”还缺乏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村“两委”干预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村干部利用职权随意处置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出现村级集体资源、资产随意处置,资金随意挪用、贪污腐败的现象。三是激励措施不得力。没有出台明确有效的激励办法,或者激励政策难以兑现,导致出现了“发展好坏一个样、发展快慢一个样”的现象,村干部、村能人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缺乏内在的动力。
不少村位置偏僻、自然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债务负担沉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不宽。一是“三资”短缺(无资源、资产、资金)。许多村没有集体积累。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交通不便,难以开发利用资源。三是农村债务负担重。村集体没有充裕资金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制定《关于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淘汰的实施意见》,力争三年内,使所有村党支部书记都成为民营企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等经济能人,逐步形成以45 岁左右为主体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到60%以上,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占有一定比例,“双高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比例保持在90%以上。二是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村官”领办实体,积极引导社会能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队伍保障。三是加强惠民工程建设。让群众享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公益事业建设,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一是充分利用省、市直部门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兴建粮油、土地、林业、蔬菜、养殖、种植等综合服务社。二是鼓励粮食龙头企业承租村级集体土地,创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三是积极争取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用于开发荒滩、荒地、荒水,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四是制定出台搞活农村土地经营的制度规定,为加快土地流转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监督与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运行监督,确保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是对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清产核资,清理村级不良债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严格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使集体资产在使用、经营的过程中不致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是结合“村务公开”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公开村级重大事务,凡是涉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上项目、新办实体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是制定激励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好、潜力大、增速快的村,要给予项目上的扶持或资金上的奖励,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