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华,何美兰,刘 会,龙 歌
(1.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勐腊 666300;2.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腊 666300;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民政府蔗糖办公室,云南 勐腊 666300;4.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勐腊 666300)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依靠飞行迁徙入境的外来有害昆虫物种,具有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程度高、迁徙速度快等特点,对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威胁极大。近几年,草地贪夜蛾在全国有逐渐蔓延的趋势,必须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和绿色防治理念,制定合理的草地贪夜蛾病虫害防治策略。
2016 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被首次发现,在短短两年就入侵了非洲的4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 年5-12 月,草地贪夜蛾先后在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被发现,对当地的玉米生长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害。2019 年1 月,在云南科学家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中国踪迹;同年3 月,在广西桂林等地发现了草地贪夜蛾,虫害发生面积超过0.3 万km2[1]。
草地贪夜蛾成虫长度约为15-20 mm,翅展约32-40 mm,雌虫前翅呈现灰色或深棕色,雄虫前翅为深棕色,有黑斑和浅色暗纹。成虫中部有一黄色不规则环纹,后翅为白色肾状纹。
草地贪夜蛾幼虫可以划分为6个龄期,初孵时通体呈现绿色,有斑点和黑线。3 龄以下草地贪夜蛾幼虫长度一般为6-9 mm,头部呈现黑色或深棕色,身体整体为浅黄色或绿色。幼虫随虫龄的逐渐增加虫体颜色将不断加深,腹部末尾有呈正方形的4 处黑斑。4 龄以上幼虫平均体长为30-50 mm,头部为黑色、橙色或者棕色,身体有黄色或者白色的倒Y 型斑纹,草地贪夜蛾的末龄幼虫几乎为全黑色[2]。
草地贪夜蛾的寄主非常广泛,属于杂食性害虫,据不完全统计,草地贪夜蛾可以危害80 种以上植物。从当前国内专家学者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草地贪夜蛾对玉米植株的危害最为严重。
草地贪夜蛾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每年的春季、夏季,草地贪夜蛾均能对玉米进行危害。在同一周期内,草地贪夜蛾的虫卵和不同虫龄的幼虫能够同时存在于同一株玉米上,时间重叠极为严重。在寄主条件、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的地区,繁殖周期可以延续数年,每年均可以繁衍多代。
草地贪夜蛾迁徙速度极快,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发生区域大量迁徙至食物充裕的未发生区域。以云南省勐腊县为例,在2019 年4 月下旬,当地首次观测到草地贪夜蛾,仅仅20 天左右,草地贪夜蛾就扩散到了全县12 个周边地区,并在所有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现有草地贪夜蛾虫卵。
草地贪夜蛾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研究显示,草地贪夜蛾雌蛾单次产卵数量可达100-200 枚,一生可产卵1000 枚左右。在温度适宜的环境当中,草地贪夜蛾虫卵2-4 天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啃食叶片将造成玉米落叶,部分大龄幼虫可切断玉米植株的茎。1-3 龄幼虫一般会潜伏在玉米植株新叶背部啃食,在叶片上形成透明窗孔;4 龄以上幼虫啃食玉米植株的生长点和全部嫩绿部分,啃食后部分空洞在玉米叶片上呈现排状分布。最为严重时,整株叶片都被啃食殆尽,造成玉米植株死亡。高龄幼虫还具有暴食性,能够直接啃食幼嫩果穗和雄穗,在种群数量较大时,幼虫运动呈行军状成群扩散。
2019 年,云南省勐腊县整体种植春玉米面积为1.7 万hm2,包含有甜糯玉米和普通玉米等品种。对各观测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可知,当地每100 株玉米可见草地贪夜蛾平均数量为3-8 只,最多的为10-15 只(最高纪录为36 只),玉米株危害率5%左右,最大为78%。
按照玉米不同生长周期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在苗期,一般危害株率为7.5%左右,这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缺苗现象,平均导致玉米减产10%-25%。在拔节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将会啃食玉米植株生长点位置的所有绿叶,对植株的正常发育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玉米植株的死亡。在小喇叭至大喇叭口期,平均危害株率超过20%,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演算推导可知,如果不对草地贪夜蛾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当地玉米产量将会降低1/4 以上。
草地贪夜蛾鲜有天敌,种植农户对防治药物、时间节点、防治技术都不了解,目前不能有效防控,严重威胁全国粮食安全,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应适当加快步伐。
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彰显综合防治、统一防治、群防群控的特点。对草地贪夜蛾虫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草地贪夜蛾危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预防草地贪夜蛾在周边地区扩散和蔓延。可以使用诱灯、性诱等方式来控制草地贪夜蛾成虫的扩散,降低草地贪夜蛾在田间的产卵数量。也可搭配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大力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的应急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草地贪夜蛾的虫基数,切实限制草地贪夜蛾虫害的蔓延。
(1)成虫诱杀技术
针对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发生期,可采用集中放置频振杀虫灯来对草地贪夜蛾的成虫进行诱杀,同时可以搭配性诱剂和食物对其进行诱杀。两者共同搭配,能够实现针对贪夜蛾成虫防治效率的最大化。
(2)幼虫防治技术
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来讲,1-3 龄幼虫的防治更加容易,因此防控工作的重点也应集中在1-3 龄幼虫上,可施药进行防治。施药最佳时间应选在每天的清晨或者傍晚,将药物均匀地洒在玉米植株的新叶、雌穗、雄穗等幼虫经常聚集啃食的区域。在药剂的选择上,可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这类农药对于人畜伤害相对较小,杀虫效果也相对较好。同时,农户可搭配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多杀氟虫双酰胺等低毒农药进行配合性防治。农药播撒时可加入适量的有机硅,这样能够显著降低药物的使用量,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草地贪夜蛾防控过程中,针对杀虫剂的使用应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轮换,防止草地贪夜蛾出现耐药性。另外,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工作,通过应用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草地贪夜蛾所造成的威胁将会降至最低[3]。
草地贪夜蛾属于最近才进入中国的新型农作物病虫害,暂时没有十分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预防干预,通过群防群控防止虫害蔓延,将危害降至最低。有关部门应对草地贪夜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坚持早发现、早防控、早治理的基本方针,将草地贪夜蛾虫害扼杀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