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安徽省农机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12-14 03:11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机化十三五安徽省

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 杨伟男 朱燕媚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多举措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多样性需求,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维护农业机械使用者及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各方面工作成果丰硕。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一是鉴定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农机鉴定站通过省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161项,具备国家支持的推广鉴定能力14项,省级推广鉴定能力125项,专项鉴定能力11项。在重点保障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机具鉴定的同时,加快了“两利用”及丘陵山区机械化农机装备鉴定能力建设。2020年,安徽省新增21种农机产品的推广鉴定能力,持续扩大鉴定种类范围,满足农业生产和生产企业鉴定需求;创新开展了专项鉴定工作,新增11种农机产品的专项鉴定能力,制定发布了猪舍用空气过滤设备、温室大棚、码垛机器人等11项专项鉴定大纲,逐步畅通了安徽省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新产品鉴定渠道。

二是公益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的鉴定办法实施以来,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农机试验鉴定改革精神,制订完善了省级层面的农机鉴定工作配套制度,发布实施了《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实施细则》《安徽省农业机械专项鉴定大纲管理办法》,换版修订了实验室《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全面建成启用了“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受理审批,审查记录全过程可追溯、更透明。鉴定大纲、种类指南、证书信息、鉴定结果、技术参数等信息全面网上规范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安徽省每年完成的部省级鉴定项目总数均在600项以上,稳居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部级(国推)鉴定327项,与“十二五”相比增长41.6%;完成省级鉴定2896项,增长4.9% 。截至11月份,安徽省承接国推鉴定项目203项,同比增长118.3%,大幅超过年初任务目标。

三是农机质量监管工作有效开展。2016—2019年,安徽省连续四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农机质量调查工作,累计完成53家企业399台机具入户调查,了解掌握全省水稻插秧机、谷物干燥机、大型轮式拖拉机等产品质量状况,督促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切实维护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处理农机产品质量投诉39起,结案率100%。2020年疫情期间,积极响应部农机鉴定总站号召,在全省开展“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农机质量投诉工作受到部总站通报表扬。“十三五”期间,完成36家企业66个产品部级证后监督检查和22家企业33个产品省级证后监督检查,撤销或注销12家企业30个产品鉴定证书,严查企业违规行为,有效加强了获证产品监管,提高鉴定权威性。

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累计新增农机职业技能获证人员2.2万余人,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在2020年第三届全国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安徽省代表队取得了团体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培训选拔了一批批农机化高技能人才,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安徽农机产业发展迅速,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建设形成了芜湖农机产业集聚基地、泗县农机装备特色产业集群、江淮区域烘干机械产业集群和智能色选机械产业集群、皖西南区域茶叶机械产业集群等。迈入新时期,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要求,农机试验鉴定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一)发展机遇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农业机械化向“两全两高”转型升级,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扩展,高端农机装备需求持续旺盛。

2.国家惠农政策稳定和购机补贴持续投入。目前,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主导的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依然在农机化新阶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仍任重道远,农机装备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依然悬殊,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对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全社会已形成农机化发展的广泛共识。农机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尤其在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下,安徽取得了春耕、夏收两场硬仗的全面胜利,小麦机收率达到99%,比往年提前5天实现颗粒归仓,切实保障了粮食安全。“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论断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乃至全社会的认可。

(二)面临挑战

1.农机鉴定服务供需矛盾持续存在。在新阶段新时期,农机产品创新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鉴定需求持续旺盛。在国家停征农机产品检验测试费用后,安徽站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省级财政经费保障压力大,业务经费有较大缺口。鉴定人员、检测设备、场地设施等均存在不足,鉴定供需矛盾持续存在。

2.急需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鉴定检测能力。多年来,农机鉴定对象主要是已有推广应用基础的成熟产品,创新产品鉴定渠道不畅,不能及时获得农机补贴资质,农民“想要补不了”。产品鉴定以种植业机具鉴定为主,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丘陵山区机械化农机装备等农机装备鉴定检测能力较弱。

3.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近年来安徽农机化进程加快,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提高农机投诉监管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个别市县存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管责任不明确、投诉渠道不畅通和信息报送不及时等问题,不利于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4.企业对农机鉴定政策的理解不深、重视不够。现阶段,农机鉴定与购置补贴产品资质直接挂钩,是补贴政策实施的前置条件。但实际工作中,个别企业对鉴定大纲等文件要求理解不深、执行不严,擅自改变产品配置,导致实际补贴产品与鉴定产品不符,“以小套大、以次充好”的情况偶有发生。拖拉机“大马拉小车”、打捆机“大牙小胃”等事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社会影响恶劣。也有极个别企业“动歪脑筋、钻政策空子”,针对研发一些配置简单、劣质低效的“政策产品”并通过鉴定,造成产品补贴比例畸高,违规套取国家补贴,坑农害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十四五”发展建议

“十四五”期间,安徽农机鉴定工作要紧紧围绕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在部总站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下,深入贯彻鉴定办法,在提升鉴定能力、规范鉴定管理、优化鉴定服务、加强质量监管等方面下苦功夫,凝集全省农机化系统合力,共同推动农机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安徽省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一是认真谋划“十四五”发展。农机鉴定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工作,要立足打基础、管长远,把农机鉴定工作放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全局中进行谋划。以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为抓手,规划好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建设项目,加快提升鉴定能力;发挥产业优势,全力争取建设全国农机试验鉴定专业站(区域站);探索“农机鉴定+技术推广”融合发展的新方式方法,开拓思路,强化安徽省农机化行业横向联合、纵向协作,切实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服务能力和效果。

二是加强生产急需的农机鉴定能力建设。立足“强弱项、补短板”,重点加强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薄弱环节农机装备鉴定能力建设。围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找准发力点,提供技术支撑。深入调研挖掘各市县农机化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发挥专项鉴定工作优势,加快农机新产品的鉴定和推广,服务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是加快制度完善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持续完善农机鉴定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服务升级,规范鉴定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以制度促规范、促管理、促效能。发挥好农机鉴定的源头把关作用,当好守门员,驱逐“劣币”。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鉴定评价体系和实施方式,不断地研究、创新农机试验鉴定的方式方法,推动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常态化。

四是抓好做实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加强农机鉴定工作风险防控,内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强化内控措施,找准鉴定工作中的廉政风险和技术风险点,切实加强鉴定人员的廉洁鉴定、依法鉴定、规范鉴定、安全鉴定、热情鉴定以及终身负责意识。把农机质量监管摆上突出位置,压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结合农机质量调查、农机质量投诉工作,对出现集中质量投诉或者重大质量事故的鉴定产品,重点开展监督检查。

五是加强与农机企业的相互支持配合。生产企业是农机鉴定工作的第一服务对象,提供廉洁、规范、专业、可靠的服务是鉴定工作坚守的职业操守和本分。但个别农机企业对农机鉴定工作认识不足,政策不清、业务不熟,申报产品鉴定计划性不强,甚至不严肃、不认真,给鉴定工作带来严重困扰。要加强培训和引导,督促企业站在自身长期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农机鉴定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同时,要鼓励有实力、有想法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机鉴定能力建设项目中来,参与到大纲制修订工作中来,共同提升检测鉴定手段,提高鉴定能力的有效供给。Θ

猜你喜欢
农机化十三五安徽省
成长相册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新形势下农机化推广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