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湖北省农机化事业发展回眸

2020-12-14 03:11:08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0年12期
关键词:保有量示范县收割机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 彭仪 易兵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农机化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全省农机保有量突破1280万台(套),创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2个,推广应用北斗农机终端1.9万余台(套),农机服务组织超8000个。展望“十四五”,湖北农机化事业迈向新阶段,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

11月6日,在通山县举行的全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田间日”活动现场,不到一分钟,一台无人机就完成了一亩油菜的播种,近50台(套)农机在水稻、油菜、果园里“走秀”,展示直播、开沟、中耕施肥、植保作业等技能。

正值油菜播种时节,通过加装设备,利用无人机飞播,一天可以作业480亩,如果采用人工播种,最多只能种10亩,飞播效率高出近50倍。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共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39亿元,农机装备保有量持续增加,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1282.44万台(套),农机装备覆盖了农、林、牧、渔业,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环节。主要农作物生产机具继续较快增长,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力量稳步增强。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超过132万台,联合收割机超过10万台,插秧机超过8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超过2500台,马铃薯收获机超过1300台,花生收获机超过3400台。

全面机械化潜力逐步释放。全省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畜牧机械、水产机械保有量分别超过96万台(套)、49万台(套)、47万 台(套),高性能、绿色环保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迅速。截至2019年底,全省水稻插秧机保有量比“十二五”末增长了36.45%,播种机增长了37.84%,深松机增长了92.68%,秸秆粉碎还田机增长了123.01%,秸秆捡拾打捆机增长了440.47%,谷物烘干机保有量约是“十二五”末的3倍,农用无人机保有量约是“十二五”末的46倍。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升

秋收时节,走进谷城县庙滩镇张庄村,联合收割机一垄一垄“吞”下饱满的水稻。

“这20亩稻谷,收割机一下午就能收完,比人工快了十几倍。”谷城华群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学斗赞叹连连。他坦言,像以前那样靠人工耕种、粗放管理肯定不行,合作社先后配备了联合收割机、测深旋耕机、精量播种机、乘坐自走式插秧机、农用无人机,让种地从辛苦活变为技术活。

近年来,湖北加大全面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力度,省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数达到22个。2016年,京山成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17年,沙洋、枝江、洪湖等7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第二批示范县行列;2018年,南漳、潜江、钟祥等10个县市区入选全国第三批示范县;2019年,老河口、当阳等4个县市区上榜全国第四批示范县。在项目支持和能力建设带动下,湖北省油菜、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蔬菜、茶叶、柑橘、板栗、食用菌等重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也得以全面提升,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设施农业机械化协调推进。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以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为重点,紧抓油菜机收、水稻机插秧等薄弱环节,加大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促进农机作业水平提升。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71%,较“十二五”末增加了5.2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达85.6%,油菜达69%,均位居全国前列。

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2019年,湖北省京山绿丰和襄州汇吉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入选第一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累计投入3800多万元,扶持了26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服务规模、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截至2019年底,全省农机化服务组织达8196个、从业人员14.07万人,上规模的农机化服务组织数量(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比“十二五”末增长了66.84%,从业人员增长了37.04%。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突破2925家、社员9.9676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34.98%、38.18%,合作社已成为农机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中的骨干,成为种田稳粮的主力军。

今年2月,正值抗击疫情的攻坚期,也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期。襄州区农业农村局组织40余家农机合作社,推出田间管理、植保、农资供应等三项“托管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如,汇吉兴农机合作社,为农家富家庭农场、襄北监狱农场小麦基地打药除草1.5万亩;引进草绳编织产业扶贫项目,从2018年开始,毕岗村70多岁的贫困户毕友军在合作社编织草绳,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借助打捆机,秸秆顺利离田,把生产车间建在村民家门口,带动了300多人就近务工。”合作社理事长杭世伟说。

为了破解新时期种地难题,荆门市掇刀区农机局推出“整村托管”,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20余万亩。据了解,该局成立农机信息共享服务中心,进驻平台机手510人、农业机械412台(套),进驻企业及合作组织16家,平台年均可促成农机作业订单400笔左右,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信息化办补率达100%。

农机化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作为国家级示范社,组织协调能力和作业质量达到先进水平,借助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有能力为优质油菜增收保驾护航。”秋播时节,孝昌县陡山乡400亩油菜播种现场,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朱国兵信心满满。

一部手机、一个APP,便能获取农机作业相关数据,并远程操控调度农机、监测作业质量。北斗现代农业项目实施后,全省各地全面推广运用,操作简便、精确度高、可靠性好,颇受合作社和农机手欢迎。

“十三五”期间,湖北瞄准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借助湖北省北斗产业政策支持和雄厚科研实力支撑,在各类农机具上安装北斗农机终端1.9万多台(套),建设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实时获取农机作业数据,并为北斗进一步在智慧农机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板栗虽甜,采收不易。今年,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联合武汉励耕果园机械有限公司、监利桦磊农机公司等,研制出3种板栗采收机,配置拍打执行系统、作业定位系统、行走系统及控制系统,基本实现全方位无死角采打及掉落板栗自动收集,收获率6至8棵/小时,效率是人工的3-4倍。作业效率提高的同时,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近年来,湖北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高效植保、化肥深施、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等机械化绿色增产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获批成立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油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和柑橘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等2个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基地,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科研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复兴

位于襄州区的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由东风汽车集团和日本井关农机公司联合打造,借力“井关”国际品牌,推出了“羿农”自主品牌,建成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新能源、智能化等五大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同时,针对水稻机械化薄弱环节,升级研发了水田专用轻量化拖拉机、带侧深施肥功能的高速插秧机、钵苗移栽机、精准施药的植保机、收割机等绿色高效机具。针对山区、丘陵等地特色产业需求,推出了蔬菜移栽机、电动微耕机等轻便耐用特色农机。

在京山南方农机装备产业园,全长2公里的拖拉机测试跑道上,一台洛阳兰迪尼140拖拉机正在进行可靠性试验。去年3月,湖北省农机鉴定基地在京山投用,致力于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农机鉴定基地。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农机工业呈现恢复性良好势头,东风井关、京山农机装备产业园、湖北名泰农机产业园(南漳)、中国南方农机产业园(京山)等农机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农机生产企业183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农机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多亿元。Θ

猜你喜欢
保有量示范县收割机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润滑油(2022年3期)2022-11-15 20:07:38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用履带收割机送柴油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 07:35:00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42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0
未来的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