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猪瘟的整个防控工作当中,不管是早期预警,早期发现,疑似病确诊, 还是环境评估都离不开实验室检测, 尤其是随着非洲猪瘟在我们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在临床上,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多样性越来越明显,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很难确诊疾病, 所以非瘟的诊断和防控都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技术, 对此我们需要对影响实验室诊断的一些因素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
如果采的唾液样本, 仍用生理盐水和PBS 缓冲液, 会很难保证样品的可靠性, 必须加一些有效的酶抑制剂, 才能有效保持唾液样本的活性, 建议选用特定的保存液用于唾液样品的采集及保存。
有人针对样品的保存时间做过很多实验, 结果发现保存7 天之内进行临床检测是比较有意义的。
在我们现有的已经注册和批准使用的试剂盒当中, 一般情况下不包含核酸提取试剂盒, 但是有人做过很多实验, 不同公司提供的核酸提取试剂盒差异非常大, 提取的质量差异也很大, 即使是病毒含量很高的一些样品, 最终结果也能出现一些差异性结果。
现阶段使用最多的是荧光定量PCR 试剂盒, 但随着非瘟的进一步发展,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试剂盒会出现在我们大家的手中,如胶体金试剂盒、试纸条、免提试剂盒,还有其他一些试剂盒。 每一种试剂盒的使用范围,样品种类,灵敏度,最低检测限等是不一致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 需要清楚知道我们使用试剂盒的检测目的, 有目的性的选择试剂盒。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整个检测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为非瘟的缘故, 很多企业或者猪场新建了实验室, 有些实验室人员的素质非常高, 但是有些实验室的人员素质还是不尽如人意, 需要进行培训。
实验室环境是容易造成污染的, 所以说实验室环境应该要想办法尽可能去清除污染。
有一个大家以前没有关注到的地方——PCR 仪器, 原先我们认为所有的试剂盒, 所有的PCR 仪器都可以适应。 但是经过很多精细化的检测壁垒实验以后, 有很多试剂盒对有些PCR 仪器是不适用的, 所以说在PCR 仪器的选择方面, 我们需要做一定的工作。
检测目的会直接要求对样品种类和混样比例做出明确的规定
口腔和鼻腔拭子是首选样品,且混样比例不能过高, 一般规定不能超过10 个样。
为什么? 因为猪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病毒最早出现在扁桃体,大概在3~6 天, 口腔和鼻腔出现这个病毒, 而且在早期口腔和鼻腔当中的病毒含量不会太高, 所以为了提高灵敏度,提高准确性,混样比例不宜过高。
口鼻拭子和抗凝血是最合适的样本,样本的混样比例可以加大。
准确诊断主要是用于临床,当临床上出现临床症状 (疑似病例)时,血液、口腔、鼻腔、组织当中病毒含量极其高, 用哪一个组织哪一个样本来检测都没有任何问题了,而且有人做过实验, 即使样品稀释到1∶2048,仍然能够检测到病原。
环境评估判断舆情风险或进行复养最核心的一个技术环节。
在清洗和消毒之后环境样品中的病毒含量一般都极低, 如果混样比例高的话会影响检测结果, 建议一般情况下不主张超过10 个样品的混合,一般是限定在10 个样品以内。
检测目的可以决定提取试剂盒和PCR 试剂盒的选择。
监测预警及环境评估都要求核酸提取试剂盒、PCR 检测试剂盒里的灵敏度要高, 而准确诊断对试剂盒的选择无需那么严格, 一般试剂盒基本上都能满足要求, 比方说一些灵敏度不高的试剂盒, 一些免提取的试剂盒, 我们直接做抗凝血的检测,都没有什么问题。
可能最近一段时间, 有这样一种现象,买PCR 仪器赠送试剂盒, 有些甚至用很灵敏的一种发光试剂盒, 但这种试剂盒灵敏度很高,但是可靠性很差。 可靠性很差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 重复性很差,所以不主张用这种试剂盒, 建议首先选取已经正式注册, 有农业农村部发布文号的试剂盒。
试剂盒成立的条件是阴阳性对照,必须出正确的结果。 检测样品出阳性结果, 只能说是核酸阳性, 只代表病原的感染痕迹, 并不能说明它具有感染性或者我们所说的活性, 不能判断病原的活性。 但是检测核酸阴性结果, 最起码能说明我们对环境的清理、清洗、消毒起到了一定作用。 如果说环境当中仍然有核酸阳性, 尽管我们不能判断它是否有活性,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清理、清洗、消毒工作是不彻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