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非洲猪瘟和猪价上涨后,生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如何?怎样进一步提振散养户的养殖信心? 在此前采访的基础上,记者近日对多家养猪场户负责人进行了电话回访。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 记者先后前往多家生猪养殖场采访。 无论规模大小,都只能进入大门,不能踏入猪舍。 离大门还有几百米,所乘坐的车辆就要经过高压水枪的轮番洗消,消毒完的车也只能停在门口。 外部人员即使全副武装, 穿上连体防护服,换上高筒胶鞋,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 也只能进入办公区和生活区等非核心生产区。 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养猪场的常态。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全球尚无有效疫苗可用的情况下, 想要降低非洲猪瘟疫病发生的风险, 主要的办法就是努力做好生物安全防控。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耐受性强、存活时间长,且传播途径复杂、致死率高,这就决定了除了猪场本身要改造到位外, 还需要外部防控手段的支持, 严格控制进入猪场的人、物、车等。
非洲猪瘟的防控是生猪保供稳产的前提。 随着防疫体系的不断完善,生猪养殖、贩运、屠宰等主体的生物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清洗消毒、隔离检疫等防控手段不断加强。 目前, 多数规模养殖场已建立起较完备的生物安全防护网, 部分曾发生疫情的养殖场户已恢复生产, 有的复养生猪已出栏上市。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接到记者电话时,公司养猪事业部总裁张从林正在猪场巡查。 “我们的特点是打造‘铁桶’猪场体系,把猪场打造成好似铁桶般的严密结构,以此阻断疫病入侵。 在合作育肥方面,农户的猪舍也按照‘铁桶’模式改造,饲料、仔猪都由公司提供,养殖技术、 病疫防控等由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出栏的育肥猪由公司来收购, 农户做的就是按照要求做猪场管理和日常饲喂。 ”
“我养猪十多年了,从没遇到过这么赚钱的行情。 ”四川省简阳市街邻村养猪户黄玉拥有4 间猪舍,年出栏百余头。 他告诉记者,正常年景下,一头猪赚100 至200 元,不少时候还要亏钱。 猪价从低点涨至高位再回落, 整个周期一般要三五年。“2019 年以来,只要能防控好非洲猪瘟,把猪健康养出栏,就有得赚。 算下账,34 元/千克的出场价, 扣除饲料、防疫等18 元的养殖成本,纯利是16 元。 肥猪养到130 千克出栏,每头利润大约是2000 元。 ”黄玉说。
在市场行情的带动下, 养殖场户增养补栏信心不断增强, 全国生猪产能保持恢复向好势头。 数据显示,2019 年12 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2%。其中,规模企业猪场产能恢复更快,其母猪存栏连续4个月增长。
张从林介绍, 扬翔公司母猪常年存栏10 万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后,母猪存栏减少10%以上。 随着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举措接连出台,加之生猪价格较好, 去年下半年来存栏母猪恢复较快,如今已达12 万头。 猪场的效益很好,企业在外省布局了一些猪场,有些正在改造猪场,有些已经开始进猪, 预计今年5 月份猪只将进入完毕, 届时母猪存栏将达到30 万头, 相当于之前的3倍。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按照要求,2020 年底前生猪产能要基本恢复,2021 年要完全恢复。记者了解到, 养猪的高回报与疫病的高风险交织, 使得部分中小散户既想养又不敢养, 既有积极性也有些担心。 还有些中小散户由于前期猪价过低,加上疫区猪群不能正常周转,损失严重,导致没钱养。
据介绍, 我国生猪产业格局有自身的特点,从猪肉产出上看,规模养殖户和中小养猪户各贡献了一半,但从主体数量上看,全国生猪养殖场户约有2600 万户,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户仅18.7 万户,中小散户则占99%。 当前,规模企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一种是自繁自养模式。
“目前企业在满负荷生产,合作的养殖户进购猪苗的申请排到了两个月后, 还有很多养殖户来公司咨询。 ”负责温氏集团在广东英德市大部分生猪养殖业务的华农温氏英州分公司经理韦修扬说, 分公司2019年肉猪上市量已超过50 万头。 目前, 养殖户复产扩产意愿已被调动起来, 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也想进入养猪业。 但产能能否进一步扩大还取决于疫情防控形势,尤其是中小养殖户。
不久前,在农业农村部的倡议下, 全国15 个生猪龙头企业与湖北恩施、 四川凉山等16 个市(州) 政府签订了生猪产业发展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近500 亿元,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年出栏生猪2200 万头的产能, 带动3.3 万农户发展生猪相关产业。 专家建议,大型养猪企业可以抓住当前市场行情好的时机, 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方式,带动中小场户补栏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