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张培增 王新芳 王 帅
农机制造业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部门,农业机械是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都离开机械化。因此,农机制造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方欧美农业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农机制造业强国。
我国农机制造业起步于建国初期。当时,上马了一批骨干企业,奠定了农机制造业的基础。2004年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后,农机制造业获得新一轮快速发展,出现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同步发展的局面,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进出口贸易额等总量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均在20%以上。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居世界首位;2019年,享受购置补贴的农机产品销售额约为1800亿元,这还不包括非补贴产品,实际数值远大于这个数。
据媒体2015年报道:“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仍有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农机产品约为3500种,其中仅有10%左右国产整机的技术水平,能达到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其中的深层次问题表现为:产品种类供给不足,大功率拖拉机及其配套耕作机具,玉米、大豆、薯类等作物种植、收获机械等供给不足;多数产品可靠性有待提高,产品材料、工艺和制造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有的还需要从国外进口;相比国外进口产品大量应用智能化技术、人机一体化技术等,国内产品显得过于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仍然不高。
从美国、英国、欧盟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看,农业机械化从起步到全面实现大体用了20—35年,普遍经历了从种植业到畜禽水产养殖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现阶段正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美国是先进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西欧国家,以旱作农业为主,不仅小麦、玉米的整地、播种、收获和运输等环节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近几年在苹果、梨、葡萄等种植收获方面,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结合,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控制了植株形状和结构,大大推进了机械化收获进度。在日本,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从耕整地、插秧、植保和收获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林果业、饲养业也已实现了集约化和机械化。
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品类多达7000种以上,而且技术水平很高。近些年,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变成为基本态势。例如,美国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和播种机等装备,普遍应用了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系统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进入21世纪后,跨国农机巨头通过投资、收购等手段,正在拓展全球和中国市场。约翰迪尔(John Deere)于2017年以3.05亿美元收购了Blue River Technology,这是一家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公司;以1.46亿美元收购了Monosem,这是一家播种机厂家。凯斯纽荷兰(CNH)是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商之一,在15个国家拥有37个生产基地、28个研发中心和19个合资企业。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Kubota)在1998年布局苏州,2012年以14.3亿人民币元完成对挪威格兰公司(KvernelandASA)的收购;2016年以4.3亿美元收购美国大平原(Great Plains Manufacturing)。美国爱科集团(AGCO)2011年10月收购了谷物储藏和蛋白生产系统制造商(GSI);2016年收购丹麦齐斯泰兹的Cimbria,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种子处理和收割后谷物处理设备制造商;2011年收购了山东大丰。德国克拉斯公司(CLAAS)作为农牧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制造商,2013年7月成功收购了山东金亿,利用后者原有销售渠道,实现了“春雨”“CLAAS”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同步发展。
河北省农机制造业起步较早,50年代就有邢拖、石农、保农等知名企业,农机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后又出现中收藁城收割机厂、石拖、河北收割机厂、赵县农机修造厂等一批企业。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全国农机制造业出现一轮快速增长,但河北省同行业发展减慢,与三强省差距逐步拉大。据《中国农机工业50强企业研究报告(2011)》,50强企业分布于全国11个省(市),其中,山东省17家企业入选;浙江省10家入选;江苏省8家入选,河南省6家入选,前4省份入选企业占总数的82%。河北省入选企业尚属空白。
河北省农机企业以农机具制造为主,尤其是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播种机、青饲料收获机、玉米收获机等具备一定竞争实力。其中,河北圣和、河北英虎等一批企业已成长为全国骨干企业。2017年,张畔先生发表的硕士论文《河北省农机制造业发展研究》,通过对河北全省116家企业的信息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省达到大型企业的数量暂时空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大型企业标准是:从业人员大于2000人,资产总额大于4亿元,销售额大于3亿元。
(1)企业布局分散,存在着散、乱、小、差的结构问题。“散”指企业布局分散,行业协调配套性差,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乱”指企业生产混乱,作坊式工厂大量存在,起码的质量监测和工艺条件都不具备,主要依赖低价位和高回扣打拼市场;“小”指企业生产规模小,市场覆盖面小,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差,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差”指多数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条件简陋,员工质量意识差,操作水平低,经营粗放。
(2)产品品种结构不能适应农业生产需要。伴随着土地规模化加快,新型特色农业作物栽培技术不断进步,要求农机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品更新换代、创新升级加快。河北省多数企业对市场缺乏敏捷反应,很少有设计新颖、质量过硬,满足农业生产急需的名牌产品。
(3)技术和人才投入不足,缺乏市场开发能力。由于企业自我发展资金不足,很多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普遍缺乏生产技术流程,生产工人没有经过严格培训,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无法保证产品制造质量,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市场竞争能力很差。
(4)经营管理理念落后,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多数企业为家族式和作坊式,经营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核心技术缺失,产品同质化、仿造抄袭严重,低端重复普遍。此外,缺乏开放经营理念,吸引不了外部资金和人才,一些对外合作机会也抓不住,更谈不上融入国际市场。
(5)政府支持农机制造业的力度不足。与先进省份相比,河北省扶持农机制造业发展的力度不大。如山东省鼓励农机企业开展对外合作项目,与省外联合开发新产品享受合资企业待遇,产品打入省外市场享受出口待遇;专门安排农机新产品开发创新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左右。
为满足未来农业机械化由中级向高级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河北省农机制造业的实力和水平,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19年9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9〕4号)。《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突破。到2025年,农机装备科技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农机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河北制造’更具品牌价值和竞争优势。”
2019年10月,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等三部门在《河北省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冀农发〔2019〕4号)中提出,“到2022年,农机装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由55亿元达到130亿元以上。到2025年,达到270亿元以上。”具体要求是:产业布局明显优化,打造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突破重点农机装备技术瓶颈;提升整机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上述两个文件的出台,一是为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目标、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二是在供给侧和应用侧赋予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新的工作任务,对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理念、工作措施、工作组织等方面提出全面要求;三是为推动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利好政策环境下,河北省农机制造企业也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借助河北省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采取积极的成长战略,提高农业装备的供给水平和市场竞争实力。
第一,加大农机产品技术创新力度。目前河北省农机产品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农机产品的多元化需求。研发力量和试验条件薄弱,产品创新和加工工艺研发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竞争力。要实施人才工程,围绕国内和国际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紧跟相关领域科技发展进度,采取多种形式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企业创新产品,研究开发农机新装备和新技术。
第二,加快农机制造工艺技术提升。坚持绿色、清洁、环保要求,适应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本着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原则,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购置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扩大产品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粉尘和污染物排放。
第三,大幅提高农机企业生产管理水平。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