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措施与难点

2020-12-13 11:17:56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莆田351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野猪猪瘟非洲

郑 瑾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福建莆田 3511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猪和野猪的严重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且会引发高致死率。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烧(40~42℃),眼和鼻会分泌出浆液性或黏液性的物质,皮肤会变红、出现坏死性皮炎,内脏器官严重出血。我国已将其归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该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的其他传染病(如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丹毒等)症状类似,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法来确认。因为全球目前都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所以,只能加强防控措施的落实。

1 防控措施

1.1 消灭传染源 患猪和带毒猪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动物宿主,特别是带毒猪(潜伏期的猪、恢复期的猪、健康带毒猪),因为外表无相关临床症状,与健康猪一样,很容易被忽略,但它们都会通过直接接触、交配、舔咬等方式传播疫病。

1.1.1 扑杀患猪和带毒猪 养殖户在发现临床症状疑似非洲猪瘟的患猪时,要第一时间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接到报告后一方面要将样品进行确诊,另一方面要协调组织相关力量实施严格的隔离、监视、控制进出等手段,预防该疫情扩散。若确诊为该疫病,要按照疫情应急处置程序对患猪和带毒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1.1.2 禁止猎捕野猪 野猪是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非洲猪瘟之所以在非洲流行就是因为非洲野猪在感染该疫病后表现出低水平的病毒血症,由于病毒含量较低,虽然不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家猪,但是通过虫媒软蜱向家猪传播疫病,使得非洲猪瘟在非洲大陆暴发。而非洲猪瘟在欧洲流行也是因为欧洲野猪对非洲猪瘟易感,感染野猪与家猪的接触直接导致了该疫病的传播。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严格野猪猎捕管理,禁止猎捕野猪,并加派人手进行野外巡护,若发现有偷捕、盗猎、非法运输野猪等行为要执行严厉的处罚,加大违法成本,使之不敢、不能违法;若发现有疑似疫情的野猪,要及时按规定采样送检。

1.2 切断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软蜱、污染的物品、用具、场地、猪舍和交通工具等多种传播媒介间接传染易感猪。

1.2.1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养殖场必须实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完善卫生消毒设施设备,规范消毒池和消毒通道,严格控制场内外人员出入,彻底消毒运输车辆并专车专用;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定期开展灭蚊、灭蝇、灭虫、灭鼠等工作。

发现疫情后,首先要将场地内的污物、饲料、垫料、排泄物、垃圾等进行清理、收集、打包,随扑杀的生猪一起无害化处理;其次,彻底清洁、收集和包装现场残留的垃圾、排泄物、灰尘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对场地内外进行消毒。对猪舍内进行消毒时,可选用1%~2%火碱溶液;对养殖场(户)生活区的屋顶、墙面、地面可用1%戊二醛或氯制剂喷洒消毒;对人员可用75%酒精或3%枸橼酸碘进行消毒;对交通工具可用0.8%氢氧化钠、0.3%福尔马林、3%邻苯基苯酚等进行消毒。

1.2.2 做好灭蜱工作 对养殖场内外和猪舍内外的屋顶、墙壁、地面、角落、缝隙、巢窝和洞穴等地方要用40%辛硫磷浇泼溶液或氰戊菊酯溶液等[1]进行喷洒,起到灭蜱的作用。

1.2.3 禁用餐厨垃圾饲喂生猪 因为非洲猪瘟病毒抗低温,可在5℃血清中存活6年,在pH4~10的溶液中也比较稳定[2],所以,未煮熟的猪肉组织和经过腌制的猪肉制品中都可能携带该病毒,用这种带毒的餐厨垃圾饲喂生猪是导致该疫病长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完整的餐厨垃圾管理网络体系,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监管,督促各个相关环节的从业人员做好台账记录,以确保餐厨垃圾最终会进入垃圾转运站或焚烧发电厂,对非法交运、收运、处置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1.3 积极宣传引导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提高群众对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认知,特别是对非洲猪瘟病毒只在猪群中传播,并不会感染人类等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对恶意传播谣言者要执行严厉处罚。要对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干部,还有养殖户、贩运户、屠宰场等从业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引导其做好防控设施改造升级,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1.4 加强监管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监管力度,对养殖、运输、市场流通、无害化处理等环节都要执行严格的监管制度。严格监管养殖场是否落实各项防疫制度、是否按规定申报检疫、是否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是否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生猪贩运户从高危地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在无疫情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时禁止途经高危地区。严禁外出旅游人员从疫区携带生猪及其产品入境、严禁走私生猪及其产品。各政府部门间要加强联防联控,完善疫情监测网络系统,保持信息共享,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力,要对养殖、交易、屠宰等各环节认真开展全面排查工作,动员基层干部高度关注散养户、养殖场生猪和野猪的死亡情况。定期进行应急突发非洲猪瘟疫情演练,严格疫情处置,做到一旦发现疫情,能够按照应急程序,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快速、有序、有效、有力扑灭疫情。对相关违法行为要从严从重处罚,共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

2 防控难点

2.1 非洲猪瘟病毒本身特性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长,为15 d,生猪在感染该病毒后可成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将该病毒扩散到养殖场外的其他地方。该病的临床症状没有自己的特征,无法通过临床症状来确认,从群众发现疑似病例到最终的确诊,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防控时机。

野猪是该疫病的自然宿主,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边境口岸不断开放、出入境旅游人口不断增加,为该疫病的跨国界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特别是近几年来野猪数量和种群密度持续增加,大大增加了非洲猪瘟防控和根除的难度。

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困难,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除淘汰、净化猪群外没有其他办法根除该疫病。

2.2 传统养殖模式的制约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对猪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使得中国的生猪养殖数量日益增多,已达到全球养殖总数量的50%,但是与之相矛盾和制约的却是我国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当前,我国还是以散养户、中小型规模场为主的传统养殖模式,年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占全国总养殖场(户)数量的99%以上[3]。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差、未按规定申报检疫、未落实防控措施、未配备防控设施设备、未做好相关台账记录、用餐厨垃圾饲喂生猪等方面都大大增加了疫情的传播风险。因养殖场较为分散,彼此之间间隔距离远,给政府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国家一些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的促进,养殖模式正向集约化方向转型,但是短时期内这种传统的养殖模式依然是主要方式。

2.3 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 中国人历来喜欢新鲜的食材,对猪肉也不例外,喜欢吃新鲜的猪肉,但是因为各个地方的地形、人文、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个地方的生猪养殖量不一样,为了满足本地区人民对猪肉的需求量,就得从外地调运进来,或是本地区的生猪供过于求,就得运输出去,这就导致国内生猪频繁的长距离调运。而且由于外国的消费观念与我国的不一样,猪肉相关产品存在着价差,外国比我国便宜,就产生了非法动物产品贸易的现象,使得该疫病跨地界、跨国界传播、蔓延。

3 总 结

虽然防控非洲猪瘟的困难很多,但是我国还是采取了很多切实的措施,使得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一步我国将加大科研投入,推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防控非洲猪瘟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各国间要深化交流关系、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建立有效的联防联控和监测预警机制,共同研发疫苗,争取早日攻克这个难题。

猜你喜欢
野猪猪瘟非洲
萌萌的小野猪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 03:31:38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非洲鼓,打起来
智慧的野猪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野猪受骗
读写算(下)(2015年6期)2015-08-22 05:57:56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