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读者阅读行为分析与应对研究

2020-12-13 09:13陈美玲
福建轻纺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个性化互联网+

陈美玲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阅读以其便捷高效等的特点逐渐被读者所喜爱,进而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互联网+阅读”发展模式。“互联网+阅读”,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重新构建人与阅读资源交流的互动平台,使读者在平台上进行所需交流,使得图书数据变得灵动有活力,从而能更精准匹配用户的需求[1]。同时,“互联网+阅读”不仅不会取代传统纸质阅读模式,而且会让传统阅读焕发出新的活力。

对于读者来说,“互联网+阅读”新颖性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网上互动学习平台——“互联网+教育”的结果,通过利用互联网直观、快速、交互性强,地域不受限制等特点的优势,在网上构建一个系集音频、视频、资源共享、互动环节为一体的多功能网络直播平台,还原线下面对面互动式教学,师生可直接在线进行音频、数据等的全面交流与互动[2]。电子阅读器(Kindle)、手机网络和个性化阅读(有声阅读、视频阅读)等多元化的移动阅读设备与方式,都是在“互联网+阅读”模式下衍生出来的。

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读者服务,针对“互联网+阅读”全新的阅读发展模式,研究读者网上阅读行为及其心理需求,探析其制约因素,为传统图书馆适应“互联网+阅读”模式提出策略建议,从而打破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使“阅读无时不在、阅读无处不在”的目标得以实现。

1 “互联网+”模式下读者阅读行为分析

1.1 多种阅读模式

从纸本读物到电子读物,从无声到有声,从静到动,到现在的互动读物,读者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AR技术应用,例如3D儿童互动图书,其将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带给读者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感觉,提高读者阅读的快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增强读者与读物间的互动,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还有像立体有声图书,读者可以边看,边听的同时动手操作立体页面,这对于小读者而言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1.2 社会化阅读模式

社会化阅读也被称为社交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社交和可移动,能够创造更大阅读价值,以超阅读体验为特点的全新阅读模式。作为一种以新媒介技术为基底、区别于传统阅读的传播方式和接受行为,业已成为当下大众阅读活动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3]。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有超过六成的读者是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阅读的,其中超过80%的读者以选择聊天和刷新朋友圈为主要阅读方式。2017年公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5年上升了4.2%,达到68.2%,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在新闻出版业和国民阅读活动中所占据的位置,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化阅读已经逐渐演化成为思想传承、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的手段[4]。

2 读者网上阅读心理需求解析

2.1 资源获取的便捷性

基于读者自身资源需求获取方式分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延续传统模式,从事纸质阅读;另一种则是追随时代发展,借助载体开展的网上阅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势必会对读者的资源需求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作为读者,想要阅读某一篇文章时,更希望的是快速找到,不受时间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有去选择更利于自身利益的心理。与此同时,电子资源正符合读者快速获取知识的需求,并且具有检索便捷、便于保存的优势,因此,电子资源的便捷获取性对读者资源获取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2.1.1 使用搜索引擎代替人工查找

以往读者主要是在图书馆或书店的书架上采用人工查找方式获取信息,只有少数人懂得利用快捷方便的目录、索引或OPAC系统查找资料[5]。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资源的普及,以及用户单位组织的宣传和培训等,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利用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源的人数也在快速上升。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促进了信息资源获取手段的变革。

2.1.2 不受借还期限和借阅册数制约

传统纸质资源有借还期限及册数等因素制约,而电子资源则无需考虑这方面问题,只要你存储空间够大,随时下载使用和保存,不受制约。由此来看,电子资源更能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需求,并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读者对电子资源需求的增长明显快于纸质文献。

2.1.3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传统图书馆需要读者到馆查阅资料,有明确的开闭馆时间。“互联网+阅读”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等物理因素的限制,读者只需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各种移动设备,便能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资源。显而易见,这种新型阅读模式更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

2.2 个性化阅读服务

个性化阅读,在以人为本的核心基础上,通过大数据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信息,让读者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下有着异于他人不同内容的阅读体验[6]。对于资源需求不同的读者来说,他们对文献有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不同的读者需要不同类型的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方式,更希望获取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因此,追求个性化的心理是提升读者对资源需求的欲望和动力。

2.2.1 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通过分析读者的基本信息以及个人查询行为等因素,针对分析结果,为读者提供迎合其自身特异性需求的优质服务[6]。在校生读者大致可分为有目的性和随意性的两大类阅读群体,其中,有目的性的读者大多是为了探求未知、攻关创新,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个性化信息服务将能为其提供内容新颖、信息质量高并能够有力推动其解决当前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的资源。然而,随意性的读者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性化信息服务则可针对其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推送相应的信息资源,进而满足其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需求。综上所述,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有助于提升读者的资源需求的欲望和动力。

2.2.2 巧用文献资源管理器

从网上下载的资源丰富多彩,需要合理管理才能用得随心所欲,那就需要资源管理器。例如,EndNote(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用来创建个人参考文献库,不但可以直接编辑图文信息,还能够兼容Microsoft Word,随时插入并编排所引用文献。EndNote以其界面直观、易操作、文献搜索及支持中文等强大功能不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献的检索、管理、文献全文自动获取等信息服务,更能为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文献引用插入、SCI期刊模板等方面提供帮助。

3 读者网上阅读制约因素探析

3.1 免费资源有限

一直以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贯穿古今的至理名言。免费资源的匮乏是读者阅读行为的最大阻力。以我校为例,目前可开放的免费资源包括:首先,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部分免费电子资源;其次,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为共建共享不同成员馆的资源搭建了一个公共服务机制;再者,就是由数据厂商提供的免费试用资源。对于免费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境况,需要寻求更多获取免费资源的渠道,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3.2 资源信息不可靠

网上资源有着多渠道,易获取,价格低廉等优势,但也随之带来的是资源的不可靠性。电子资源内容多,范围广,在高频互动的同时,容易出现缺乏编审,虚假和有误信息,阻碍读者对正确知识的获取,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此外,大量不健康及违法信息被嵌入到网络环境,容易对读者身心产生不利影响。

3.3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模式下,需要收集更多读者信息来分析读者行为,以便推行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但在推动过程中不仅为读者带来便利,同时也会给读者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更多隐患。

读者在外网查阅电子资源时,经常需要在该平台上注册账号,注册要求读者提供个人信息,一般包括个人姓名,联系方式、支付方式等个人信息。但是,目前互联网技术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容易导致个人信息被恶意篡改,遭到泄露,甚至被贩卖等违法行为的发生[7]。

因而,假设校内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且读者只要用图书馆的借阅证就能查找信息资源,而图书馆又可利用读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借阅信息、访问记录、证号和联系方式等)以提升其服务——这些信息对于后期数字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决定了其能否准确推送有效资源给读者。由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是否到位将影响读者的网上阅读行为及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与建设。

4 “互联网+”模式下传统图书馆之应对策略

4.1 加强网上阅读环境建设

对于网上阅读而言,图书馆如果想要实现网上阅读的拓展,要优化网上阅读环境的建设,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免费资源,并要确保资源的准确性。

首先,采购合法正规的数据库,搭建个性化定制的电子资源访问平台;其次,组建电子资源采购、评估、审核机制,决策电子资源的采购与否,评估资源的适用性,确认资源的可靠性,进而规避各种潜在的风险,并确保电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再者,进一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及时更新数据库,及时在线上和线下有效地开展多种推荐、咨询及产品展示等服务,进而建成可供广大读者多元化选择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

4.2 提升网上信息资源导读服务

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许多虚假信息。经过训练的高校图书管理员有着对信息开发、管理经验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可以重组和引导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很好的导读服务。网上信息资源导读服务是根据读者提供的个人信息,编制适合读者需求的推荐书目和导读书目,并通过网络导航及书评信息栏目等信息的发布,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正确的阅读,避免读者阅读信息的无序性和盲目性[8]。

4.3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维护

4.3.1 健全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图书馆管理者应当针对自身的工作内容,及时制定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现存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及时引进最近的图书馆互联网技术,同时有效地完善网络管理制度的风控。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在的安全管理制度问题,明确各自的责任的划分和承担,做到人人有责[9]。

4.3.2 提高读者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在互联网已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读者应该为自身的信息安全负责,严格管控好个人信息的使用,提高自身信息安全素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其次,作为资源中心的传统图书馆,应时刻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读者从网络中获取正确信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及时排查和屏蔽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对于需实名注册的网站活动要严格甄别,防范钓鱼网站。第三,图书馆可以给读者提供些最基本的防范信息安全措施,例如不安装不受信的软件,不随便点击他人发送的不明链接或者附件等。

4.3.3 及时更新设备保障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安全

强大的互联网也给社会带来相应的不安全因素。随着互联网的运用日益深入,网络攻击事件也随之不断发酵和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技术谋取不正当利益,这对互联网设备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各传统图书馆的网络安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结果是网络安全事故多发,网站经常遭受黑客攻击,进而产生信息泄露等安全生产事故。因此,传统图书馆应当及时更新设备全面有力保障图书馆的网络安全[10]。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网络的快速发展最终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行为。为了引导读者“读好书,好读书”,传统图书馆只能改变原有对策,制定出适合当下“互联网+”模式下的策略,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个性化互联网+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