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2020-12-12 01:29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消毒剂病区紫外线

蔡 艳

(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 532203)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一类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及粪口传播等。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 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给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无免疫力的人)。护理人员作为传染病患者的主要接触者,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易出现职业危害(指在日常工作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发生的伤害)[1]。有研究发现,若护理人员缺少对传染病的认知与自我防护意识,不仅会危害其自身的健康,还可能使其成为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与传染源[2-3]。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质量,保障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避免其发生职业暴露,本文就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 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1.1 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可能与其呼吸道飞沫、血液、呕吐物、羊水、痰液、大小便或其他分泌物等发生接触。若护理人员未做好防护措施,或在进行护理操作后未及时洗手,就易发生职业暴露[4-5]。

1.2 心理因素

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繁忙,需要经常加班,无法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其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易出现身心方面的疲劳感,进而可使其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6]。另外,部分护理人员还会因担心自己受到感染而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出现负面情绪后,会严重影响其工作状态,降低其免疫力,进而可增加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7]。

1.3 物理因素

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发生针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针头接触十分频繁。其在使用或处理针头时若操作不当或注意力不集中,就易误伤自己或他人。张雯等[8]研究指出,能通过针刺传染的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20 余种。护理人员要每天使用紫外线灯对传染病患者的病房进行消毒。长时间、大范围地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会对护理人员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有研究发现,紫外线灯可产生波长为180 ~290 nm 的紫外线,这个波长的紫外线与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相近,可引起皮肤过敏、电光性眼炎、光感性皮炎等不良反应[9]。

1.4 化学因素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传染病病区每天都要进行大范围的消毒。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含氯的消毒剂等[10]。高浓度的含氯消毒液可对人的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有研究发现,若人在浓度超过40 mg/L 的氯气环境中停留超过1 h,就会发生中毒[11]。此外,过氧乙酸消毒剂使用过量可引起头痛、恶心、眼部水肿等中毒反应,与次氯酸钠、新洁尔灭、福尔马林接触的时间过长会引起皮肤过敏[12]。护理人员是消毒剂的直接使用者与配制者,因此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

2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

及时、规范地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主要、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医院要健全传染病病区的洗手设施,安装便捷的洗手池,配备足量的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并在洗手池上张贴六步洗手法。督促护理人员在每次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均要严格地洗手。戴手套是避免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之一[13]。在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及时更换手套,以防导致其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的手若发生破损,应用胶布包扎,并戴双层乳胶手套。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传染病病区应根据各类传染病的特点建立职业防护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防范职业暴露的措施及传染病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14]。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免疫防护

为传染病病区的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档案,以利于规范、系统、有效地对其健康状况与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每个季度对传染病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1 次健康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若对护理人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的结果呈阴性,应为其注射乙肝疫苗[15]。

2.4 防范护理人员发生物理损伤的对策

在感染科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地执行该制度。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将污染的锐器及时放回专用的锐器盒中,在手持锐器时切勿将其锐利端朝向他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禁止以手工毁形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徒手处理破损与破碎的污染物品。在为不配合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在其他医务人员的协助下进行[16]。若护理人员的皮肤黏膜发生破损,不可以参与到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治疗与检查等工作中[17]。在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时,护理人员要穿戴好防护服和防护眼罩。

2.5 防范护理人员发生化学损伤的对策

护理人员在配制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好帽子、口罩、手套与护目镜,打开室内的换气装置,在必要时可穿戴防水围裙。在配制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要对消毒剂进行认真的查对,避免因配置错误而产生刺激性气体。

2.6 加强对传染病病区进行环境管理

将传染病病区与普通病房隔离开,并使其远离水源、食堂等公共场所。在传染病病区设置多个出入口,以便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分道进出。将传染病病区严格划分为清洁区(包括更衣室、配药房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室、化验室、医护办公室等)和污染区(包括病房、洗手间等),各项医疗工作应在指定的区域内完成。每天对传染病病区进行2 ~3 次的通风,每次通风的时间应不短于30 min,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18]。

2.7 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防护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各班次人员充足。尽量减少护理人员加班的时间,使其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而减轻其身心方面的疲劳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为其搭建交流平台,以缓解其心理压力[19]。

3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若不慎被利器刺伤或划伤,应立即在伤口旁用力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禁止对伤口进行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内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再用浓度为75% 的酒精和浓度为0.5% 的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若其眼睛、口腔等部位溅入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应用自来水、清水或生理盐水对眼睛和口腔反复进行冲洗。在完成上述的初步处理后,及时到相应的科室就诊,并填写《职业危害处理记录单》,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的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的程度、暴露源的种类和含毒情况及处理的方法和经过等。填写完成后,将《职业危害处理记录单》上交至医院的感染管理部门[20]。

4 小结

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如何避免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护理人员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护理操作,并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以防其发生职业暴露。同时,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其防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并制定科学的防护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消毒剂病区紫外线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云与紫外线
正确使用消毒剂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