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疫情防控看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不足与改进对策

2020-12-12 00:49聂榉楼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应急防控

聂榉楼

(青海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重大考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十四亿多的人口,诺大一个国家,在没有任何可借鉴战胜疫情的先例的情况下,首当其冲,去迎战一个全世界都一时还无法阻击和战胜的“大敌”。 疫情防控工作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中国如此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同时, 由于疫情突如其来,且此次新冠病毒为一种过去从未出现过的病毒,因而防控难度空前, 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在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反思、总结此次疫情防控经验教训,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我国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设备齐全的公立医院数量较少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决定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于是公立医院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基本医疗,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政府也加快了公共卫生建设。 医疗改革不断展开,多元办医成为主流思想,民营医院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 2019 年底,私立医院已达到2.32 万家,占比达到65.9%,成为医疗体系中的巨大力量。但现阶段私立医院存在诸多问题,发展水平与公立医院仍有较大差距, 形成了人民群众选择看病就医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大趋势。 突如其来的疫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加之群众恐慌心理,普通患者、疑似患者与家属都涌入了公立医院,交叉感染时有发生。公立医院在这种条件下超负荷运转,但有限的医疗条件无法收治所有患者。 “一床难求”的情况下,患者只能回家隔离。 数量不足的公立医院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最大的支持, 而私立医院的不断发展却没有成功代替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能。公立医院的数量又在不断下降,成为疫情爆发初期无法完全控制感染人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医疗卫生体系不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本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诊治上,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分级诊疗,患者过于拥挤,收治效率不高, 也极易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方面,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工资发放标准受绩效工资审核要求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差异化分配标准,加上医护人员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 人才流失现象不可避免, 基层医护人员严重短缺。 医疗卫生宣传方面,宣传内容不全面、方法比较单一,一味灌输专业化医疗知识,群众不容易理解与记忆。宣传质量不够理想,相关医疗知识掌握不全面。 面对突发疫情,老年人与中年人普遍不重视,没有防护意识,不遵守隔离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数据分析上,缺乏全国统一的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系统, 无法实现全民覆盖和相互连通。无法快速获取公民信息,发现疑似患者后,不能及时通知所同乘车辆的旅客,无法及时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三)部分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有待加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62)。而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事关党的伟大事业,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是实现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目标的关键。 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绝不能丢。 健全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机制是应对重大风险的关键。疫情爆发后,武汉重要部门党员干部没有统一指挥机制,出现了诸多问题。武汉封城后, 全市公共交通停运, 却没有班车保障通勤,医护人员只能自行前往工作的医院,极大消耗了时间与体力。食物供应也出现了问题,一开始甚至无法保障对医护人员供应餐食。 湖北红十字会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物资, 但由于分配环节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导致前线医院物资紧缺,医护人员只能自制防护服,感染风险升高。

(四)舆论管控能力有待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先后在多个场合发表相关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新闻舆论工作对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49)疫情期间,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或是民众等多元主体都在发声,贴吧、微博、微信、论坛等等都成为了信息发布的平台。 伴随着信息多元化,低门槛化的信息发布成为现实,造成了疫情防控中网络上充斥着虚假、消极等信息。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一段《武汉市某医院》的视频刷屏网络,并配上“在武汉某医院中,等待救治的患者挤满走廊,抢救无效的病人被置于一旁”的文字。消息一经发出不断发酵,引起广泛争议,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与政府权威。后经调查证实消息不实且发布地点来自海外。这仅是疫情防控中的冰山一角。灾难来临时,寻求真相以及对未知的恐慌,人们在缺少判断下,加速了谣言的传播,引发了舆论环境的混乱。加之现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伪造虚假图片视频不再困难,耳听不一定为真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虚假信息更加难以分辨,加大了舆论管控的难度,使疫情爆发后舆论导向面对巨大挑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公立医院建设

1. 坚持公立医院主体地位。 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先后有346 支医疗队紧急支援湖北,医护人员达到4.26 万人,他们几乎全部来自公立医院,听从国家的号召,纷纷奔赴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尽管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但疫情就是命令,他们无怨无悔踏上未知的征途。据统计,我国公立医院救治了超过98%的新冠肺炎患者,担负起最艰难的责任,是这场战疫的主力。 这都表明听党指挥、召之即来的公立医院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 当我们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 只有公立医院挺身而出,勇担社会责任。公立医院是全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3](64)。公立医院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敢于牺牲,敢于担当。疫情过后,必须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坚持公立医院绝对主体地位,加强公立医院建设。

2. 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政策性支持。 国家卫健委要及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力度, 将这些资金用于补齐原有的公立医院中存在的短板, 如增设公立医院床位,购置缺少的医疗器械,维护相关医疗设备等。有关部门根据抗击疫情中得出的相关经验,制定新时期公立医院的建设标准与建设方案, 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 及时向社会公布关于我国各地区详细地新建公立医院的专项计划,保质保量、有条不紊的建设设备齐全的公立医院。 对于原有的公立医院,根据最新制定的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合理规范地完善标准细则。 只有不断壮大我国公立医院的基础力量,才能更好地保障十四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1. 确立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系统。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有公立医院、方舱医院等在内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安全有序的分级诊疗系统, 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 在各部分合理分工下, 对医疗资源高效配置,挽救了一批又一批患者的生命。 由此可见,相互协作的分级诊疗系统是提升公立医院效率的关键。分级诊疗系统不仅能够对患者提供细化的治疗过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院总体开支, 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等等, 让公立医院始终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体。 疫情过后,应加快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系统性建设,高效有序地提升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

2. 改革医护人员工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政方针, 明确指出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大力推广福建三明等地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全院员工责任制代替一人责任制,落实薪酬分配自主权,明确薪酬分配比例,不断优化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医院收入结构,确保医护人员大幅度提升人均收入,人才队伍才能保持稳定,带动整个体系的健康运转。

3. 加强基层社区卫生组织建设。 基层卫生组织建设适合我国人数多、情况复杂的基本国情,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完善基层社区卫生组织的卫生宣传方式,将传统的宣传手段与网络相结合,将专业的医疗知识转化为灵活易懂的科普知识, 不仅能够提升全体公民的疾病防护意识, 还能做到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爆发时的及时预防与管控。 加强对基层社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方便城乡社区群众看病就医,并及时整理居民健康档案,居民提供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夯实全体国民的健康大坝。

4. 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疫情分析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 网络成为最快捷的信息传播通道,人民群众从网络媒体、社交平台、搜索引擎等多种渠道掌握疫情动态、防疫知识。 通过建立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运用大数据、 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帮助寻找病毒宿主,还原病毒扩散路径,研发“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应用程序,输入时间、车次、地区等相关信息,即可一键查询是否曾与患者接触。 通过有关科学技术,加快疫情数据共享,全国上下,国内国外相互紧密联系,建立共享数据通道,有效解决疫情防控防治等问题,做到有条不紊地开展疫情防控。

(三)提升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

1. 加强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知识理论培训。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学习贯穿始终,从中央到地方,从核心干部到基层党员, 都是自上而下带着学、 跟着学。疫情过后,领导干部要意识到应急指挥能力的重要性,加紧开展学习,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 充分领会相关应急知识和法律法规,丰富领导干部自身处理危机的能力。

2. 开展领导干部应急处置指挥演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党员干部在学习应急管理知识后开展相关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进行得是否合理有序, 机制的运行是否灵活, 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否畅通,相关应急预案是否合理有效等等具体细节,都可以反映出党员干部的个人应急指挥能力[4](51)。党员干部在多个时间段内亲自组织开展相关应急演练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实战能力。

3. 提升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 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敢于上前线, 对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具有清晰、快速的判断,高效有序地制定应对方案,精准施策,果断处置,组织人力物力紧急应对,把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稳定现场群众情绪,鼓励人心,尽快解决突发事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同时及时进行突发事件信息公示,积极引导公众的态度和行为。

(四)加强舆论管控能力

1. 建立健全舆论管控体系。 加强对净化网络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 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的传播,维护网络舆论环境。同时构建新型的网络谣言处理机制,净化网络环境。加大对自媒体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不实文章报道,并及时在各大网络平台公示查处的网络谣言案件, 震慑有意谣言制造者。同时增设网络谣言举报平台,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举报人进行奖励,对相关案件快速处理,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坚决抵制有害信息。

2. 加强舆论监管队伍建设。 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监管队伍的危机意识和形象意识。要定期邀请专家授课,组织案例分析和研讨,积累舆论监管的相关经验,提高监管人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推动舆论监管工作的高效运行。 同时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针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宣传工作的专项培训,定期和在特定时期通过主流媒体发声,扩大宣传覆盖范围。 制定合理规范的面对舆情到来时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实战水平,积极寻找问题,改进不足。

3. 建立舆情应急机制。 通过相应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谣言信息分析机制与预警机制, 将大数据分析机制与传统的人防结合在一起, 对网络谣言开展全天候的监测、预测,一旦发现舆情,立即开展追踪监测,及时了解事态发展,不仅能够有效节省时间进行分析筛选,还可以进行深入加工处理,有效提炼舆情信息,经过合理分析、集体判断,准确掌控舆情爆发的时间点,从而做出重要部署,为舆论管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应急防控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治理迭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