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观鸟校本课程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020-12-11 09:16余红梅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12期

余红梅

[摘要]观鸟校本课程为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开拓了广阔的课内外实践空间。在观鸟校本活动中,可让学生丰富感性认识,树立生命观念;开展观察调查,进行科学探究;及时分析总结,培养科学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唤醒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观鸟校本课程;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感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20) 35-0091-0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真实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为了让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知识体系,拓宽视野,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我校特开设观鸟校本课程。“观鸟”是指自然环境中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利用望远镜等观测记录设备观察鸟类的一种带有科学性质的户外活动。观鸟校本课程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感情,通过开展观察与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及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观鸟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而生动的载体。

一、丰富感性认识,树立生命观念

鸟类是目前存在于自然界中较容易为人类所接近的一类野生动物,鸟类色彩斑斓,羽毛的颜色美、肢体的形态美、呜叫的音色美,无不令人心动。人们还赋予各种鸟儿品格美,如鸳鸯代表坚贞的爱情,丹顶鹤代表清高隐逸,等等,这为学生的观鸟带来了内涵美。学生在观鸟的过程中欣赏“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诗句所体现的生命之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养成对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升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

学生在通过望远镜细心观察鸟类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常见鸟类,如白头鹎、暗绿绣眼鸟等体色偏深,在浓密的丛林中很难被发现。鸟类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一致,保护鸟类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这是鸟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在观鸟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发现鸟类“随地大小便”,经过查找资料发现鸟类膀胱退化,直肠很短;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长骨中空,这充分体现了鸟的结构特点与飞行时减轻体重相适应的功能观;鸟的食量很大,有喙无齿,消化能力强,且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以便获得大量的氧气,促使细胞内的线粒体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大量的能量,为飞行提供动力,这体现了物质与能量观。

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是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开设观鸟校本课程,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生命规律,解释生命现象,树立生命观念。

二、开展观察调查,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初中生物学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科学本质,培养创新精神,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面對机灵警觉善于藏匿隐蔽的小鸟,要在短时间内找出它的位置,观察并抓住它的形态特征,从而确认它的种类;或者从天空快速掠过的飞鸟的轮廓判断鸟的种属;从掉落在地上的羽毛推断鸟的种类。这无形中训练了学生敏锐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开设观鸟校本课程以来,已经培养了大批爱好观鸟的学生,并且协助建立了观鸟基地。观鸟基地的鸟类丰富,环境优美,距离市区也较近,是一处绝佳的实践基地。在观鸟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了基地的鸟类情况。通过持续定期的观测,了解观鸟基地的种群数据;对鸟类的数量与种类进行记录,了解鸟类的动态变迁;分析顺德周边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顺德在候鸟迁徙中的环境作用;必要时为政论的环境评估提供建议。开展观鸟校本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其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及时分析总结,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事实和证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解决实际问题所具有的思辨习惯和能力。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在通过科学认识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和提高的。学生通过观鸟校本课程认识了许多常见的鸟类,了解了一些鸟类的生活习性。观鸟校本课程要求学生写好相关的观鸟日记,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鸟类的相关信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对比,对鸟类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例如,有的学生在观鸟日记中总结到:“鸟喙的形状和大小与鸟类的摄食食物有很大的关系。食谷鸟类的喙呈锥状,它的底部能产生强大的压力,它们可以用自己的喙打开种子和谷物,只吞掉其中自己需要的部分。食肉的鸟类根据所摄食的食物不同,喙的形状不同: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强大末端有弯钩的喙主要以鸟兽等为食,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虾为食,强直且尖锐的喙以昆虫为食。杂食性的鸟类既吃动物性食物,又吃植物性食物,因此喙的形状也多种多样。”根据这样的总结与分析,学生用超轻黏土去做鸟喙模型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远远地通过望远镜就可以大致推测出所观察的鸟类的生活习性,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鸟类照片就能根据喙的形态判断出鸟的食性。

也许学生的总结并不是很全面、很严谨,但他们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和阐释生命现象和规律,锻炼了科学思维。观鸟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促进学生开展对生物现象以及规律的深入探讨,或者论证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措施。

四、联系生活实际,唤醒社会责任感

开设观鸟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搭建一座沟通课堂与社会的桥梁,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结合本地资源带领学生在学校周边的顺峰山公园和伦教观鸟基地观鸟,引导学生认识和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社会关爱。

例如,学生在观鸟活动中发现,伦教观鸟基地的各种鸟类在爱鸟人士冼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爱护下数量不断增多。每天清晨,鸟儿外出觅食,傍晚倦鸟归巢,成千上万的鸟儿展翅起飞,甚为壮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鸟类观测基地附近高楼林立,鸟类基地的丛林和树木会不会消失而使成千上万的鸟儿失去快乐的家园呢?在观鸟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能够向周围的人宣传伦教观鸟基地的事迹,增加观鸟基地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

另外,在观鸟活动中,学生还不止一次看到有鸟类的腿部被夹子夹伤,鲜血淋漓,这是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捕捉鸟儿的铁证。那些受伤并幸存的鸟儿承受着在自然界生活的种种不便,坚强地活着。学生为这些坚强的鸟儿点赞,也对那些伤害鸟儿的行为感到可耻!观鸟活动贴近社会,贴近自然,贴近鸟儿,在价值引领中没有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让学生直面鸟儿曼妙的身姿、善良的目光、受伤的无助……积累观鸟知识,增加实践机会,了解鸟类保护现状。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分析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并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认同“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从单纯的观察鸟类走向保护鳥类的实践行动中,向社会宣传爱鸟护鸟的知识,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关心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

我校开设的观鸟校本课程,让学生学到了与课本有联系的课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又拓展了他们的生物视野,让学生感觉到校本课程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是可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学方面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观鸟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角度。期待更多的生物教师把校内外资源融合起来,去不断发现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让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谭永平.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生物学教学,2016(5):20-22.

[2]肖安庆.中学生物教学应加强社会责任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8(5):108.

[3]薛晓红.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J].中学生物学,2016( 11):7-9.

[4]王芹.开发课程资源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学,2020(1):69-71.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