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江
(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 临海 317000)
机械设备是影响社会经济与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装置,工业活动的开展,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都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辅助。目前,工业水平的提升使得机械设备正朝着大型化、智能化方向迈进,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正是助力机械设备迈向智能化与高端化的重要技术。随着机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机械课程的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相当强的专业,而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然是有效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当前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简单论述,以供参考。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信息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变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推动,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教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也随之在改变,以分数论高低的时代一去不返,当下,教育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专业,如果固步自封不思创新是无法实现当前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的,由上可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学生个人更好发展,和促进社会可持续进步的共同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门连续性强的专业课程,机械设备由众多形态、功能不同的零配件组合而成,每一个部分都承担着相应的功能与使命,也因此零配件的材质、技术要求、装配要求等等都各不相同。而且,机械专业必然会牵涉到机械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等等各个环节。现阶段,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趋势,相应的对机械行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尽管,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陈旧落后,无法充分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性。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方向都更倾向于自动化、智能化,但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模式所应用的案例还是半自动时代的机械原理,理论知识不具备很好的实践基础;二是课堂缺少高效的互动与交流,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三是实践教学不够,学生知其然,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专业课程的价值得不到良好的体现。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在社会工作中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出来,助力其个人的发展,加速行业的进步。所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以岗位实践巩固专业知识,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将理论内化为学生个人能力的一部分。通过结合具体的机械设计制造操作岗位来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系统性知识,如:以认识和了解机械液压控制系统的基础原理、特点、自动化操作要求为具体的任务,引领学生们探索新知,可以具体拓展为:机械液压系统的泄漏危害性有哪些?引发泄漏的原因有哪些?预防液压系统泄漏的措施有哪些?泄漏发生后该如何快速检查维修等等,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是如何运作的,通过何种路径运作的,通过观察机械的液压传动系统是如何保持平衡的,相关的元器件是如何配合完成液压系统的运作的,机械液压系统日常的保养维护手段等,通过亲自观察,体验,实现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提升。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基于机械专业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如机械性能、结构、电气、传动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识别、故障处理等等,要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需要依靠完善的工学结合体系,增强与企业的合作,打造认知了解、岗位实操、专业应用等一体化机制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其它优质院校间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其综合能力。
技能型人才首先检验的是实践实力,尤其对于机械专业来说。零配件之间如何装配机械的操作更灵活,性能更出色,电路系统怎么连接才能确保机械使用安全,通过实践才能切实了解到机械的运作原理、维护要求等等。而技能大赛开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这些理论与实操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途径。技能大赛有助于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能力水平,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去改善。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通过技能大赛能够很好的发现教育方式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从而更好的提升教育水平和育人能力。
中职院校想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首先就需要从提高教育能力、改变教学模式上着手。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建设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中职院校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以科学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教学形式、更符合当下学生性格特点的课程设计来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培育更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助力行业进步、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