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龙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昌马灌区管理处 甘肃 酒泉 735211)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规模的不断增长,农田用水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国内水资源比较紧张的局面,造成了水源供应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较大,占据了全国各行业用水量的一半以上,在用水需求持续增多的背景下,农业使用水量得不到完全的满足,造成农业用水处于短缺的局面[1]。同时,我国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也让人触目惊心,造成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所以,在农田灌溉中必须充分运用节约浇灌措施,这样农业使用水就会大量的被节约下来,农业浇灌水的效率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也有利于对农业用水进行有效的管控,人工不足的情况也能够得到较大的缓解,必将有力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节水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灌溉新技术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只在部分经济作物浇灌中得到了应用,目前有待进一步的推广。同时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的工程管理粗放、职责不清、政企不分等等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灌溉工程后期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护,造成农田灌溉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2]。另外,部分节水灌溉工程没有实现标准化运营,工程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维修,造成大量工程损毁,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使得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灌区地面水可能够得到常年的可供水资源。灌区地下潜水层如同一个水库,其水量补给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降雨、人工回灌和区外地下水都可以对其起到补充作用,蒸发、开采和出流是消耗地下水的三个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实施节水灌溉,我们通过均衡分析可以知道,如果条件允许,开采强度确定以后,可以很好的估算出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或者针对开采强度和补给方式,指定区域内地下水的开采规划。在实施农田灌溉的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处于较高的水平,加上外引水操作困难,那么井灌就是最节水的灌溉方式;如果地下水数量有限,就应该把蓄水工程修建起来,对地下水进行回灌,保证灌溉用水不受影响。
渠系配套在我国很早就得到了重视,但实施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长期以来,我国在灌溉区投入的资金差别较大,干支两级渠道大部分一般是由国家投资,下一级的渠道建筑一般是通过群众自筹资金完成的,因此这些配套工程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且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造成渠系工程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修缮,水资源的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针对目前灌区的具体情况,如果对渠系灌溉工程全面的加以改造和完善,其水资源利用率就会显著提高,全国年节水数量可以达到400亿立方米。因此,农田灌溉的渠系配套技术可以对节水灌溉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而且可以把灌溉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出来[3]。
一直以来,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普遍采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会受到渠道渗漏及蒸发的影响,造成水资源出现了浪费的现象,对农田灌溉节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利用渠道灌溉时,渠道防渗措施必须提前做好,从而把渠系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上去。渠道防渗是目前我国农田灌溉节水常用的措施,其不仅输水效率较高,同时也符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的需要,同时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所以我们要加大灌溉渠道防渗加固的力度,从而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上去,可使得目前农田灌溉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观,对农业高效生产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4]。
在发达国家,管道输水技术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直接利用管道输水灌溉农田的做法,渠道输水渗漏及蒸发损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此种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常见,常用的管道有混凝土管、塑料硬管、软管和金属管等,借助这些管道,可以很快的水输送到田间,农田面积不受任何损失,灌溉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也提升饿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农业的生产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5]。同时,我们在运用管道实施田间灌溉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节约用水,还要与喷灌及滴灌措施配合起来进行灌溉作业。
在这种灌溉模式下,田间的垄沟底部用地膜覆盖,引入的灌溉水流过地膜表面,并从膜上小孔进入土壤实施灌溉,这就是所谓的膜上灌,目前已经在新疆等缺水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膜上灌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和蒸发,在节水方面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要投入新的设施,还有利于土壤的增温和保墒。在一些特别干旱地区,滴灌管可以设置在膜下,并借助毛管经过膜上小孔实施灌溉,这就是所谓的膜下灌。通过在作物周围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对水分蒸发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又可避免杂草出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干旱缺水已经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所以我们必须高效运用水资源进行农作物浇灌。农田灌溉节水四个复杂的技术体系,与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技术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把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农田灌溉有着可靠的保障,进而促使农作物产量得到稳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