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顾澄
户外探索活动中,幼儿走出校园,亲近自然,深入了解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这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兴趣与关心,形成爱护自然,对周围人和事物友善的态度。本文从大班幼儿开展的一次户外探索活动入手,通过分析活动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总结出户外探索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大班幼儿的户外探秘基地是园内的一棵大松树。大松树年纪比较大,树枝比较高,我们便在周围设置了一圈木凳子和栏杆。一天午后,幼儿在树下休息时,一名幼儿提出没有在大松树上见过小鸟,引发了很多幼儿的共鸣与疑问:大松树上到底有没有小鸟?借着幼儿的兴趣,教师开展了引导教学,形成了本次案例“小鸟与大松树的故事”探索活动。
(二)案例呈现
首先,教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讨论没有小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接着,幼儿们为了给小鸟创造更好的环境,与家长共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鸟笼并挂在树上,希望吸引小鸟的到来。此外,为了促进幼儿持续观察,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利用角色游戏时间设立小鸟观察员,在大松树周围安装摄像头,等等,保持幼儿探索兴趣,刺激幼儿持续跟进观察,并在观察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
(三)案例效果
本次探索活动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与大自然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尝试解决,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兴趣切入,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加探究活动,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大班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事物充满兴趣,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加以引导,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本案例正是由幼儿熟悉的探秘基地大松树开展起来的,案例中,幼儿的兴趣点是小鸟。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加以引导,引起幼儿对大松树上为什么没有小鸟的疑问,并随之产生相应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讨论,想法尝试,推动探究实践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面对幼儿提出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一方面,这是提升幼儿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这也是验证幼儿想法的过程,如果成功,幼儿自信心会增强,反之,幼儿也能从中发现问题,并为之后的活动积累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适当引导。案例中,幼儿提出给木椅涂颜色,大家喜欢的颜色不一样,如果随便涂,就会显得很乱。因此,教师将颜色归类整理,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色彩搭配,提升探究能力的同时,与美术领域相整合,丰富幼儿对美的认识。
实践过程中會发生一些突发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案例中,有些幼儿在涂好的颜色上乱画,教师随即鼓励幼儿结合探索内容,发挥想象,将画面内容修改成与小鸟的对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发育尚未成熟,在实践中难免会有偏离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引导,推动幼儿的实践活动。
(三)家园合作,促进探究深入
有趣适宜的亲子活动能增进亲子关系,拉近家园距离,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在制作鸟笼的过程中,教师先请幼儿自由分组设计鸟笼,锻炼了幼儿表达与合作的能力;接着,邀请家长参与制作鸟笼,并一同将鸟笼挂到大松树上。幼儿全程参与,对作品充满了成就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对探究事物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跟进探究观察
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活动没有延伸,未形成持续性的观察,便不利于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条件延伸活动。
案例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方式延伸活动:第一,游戏中加入小鸟观察活动,促进幼儿保持观察的热情;第二,肯定幼儿关于投放的食物是被小鸟吃掉的想法,引导幼儿保持好奇心;第三,安装摄像头,将观察活动延伸到周末,让幼儿持续观察。
总之,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教师从幼儿兴趣出发,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并加以引导,帮助幼儿保持探究的持续性,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体会自主探究的乐趣,最终喜欢上探究。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