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玉
目前的学生评价标准中,优秀的定义太过狭隘,总也离不开成绩分数。事实上,学生是有差异的,天资迥异一定是存在的。很多孩子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让老师、家长满意的分数。那么,这一类孩子就该缺失快乐,没有优秀之处可寻吗?相反,如果不是只问分数,那么所有的孩子对学习就不必太紧张,也就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丢失他们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心,或者说是自信。
在笔者小时候,会种田就很优秀,能跟着大孩子去田间割回满满一筐的草就很优秀;自己缝制几个小沙包就很优秀;能给农忙的大人送个水就很优秀……那会儿的孩子似乎个个是优秀的,所以被优秀笼罩的每个日子都是开心的。
现在,对优秀的定义好像越来越狭隘了,除了学习好的孩子,似乎都算不上优秀。倘若学习不好,再优秀能优秀到哪里去呢?这是大部分家长的认知,哪怕有人夸自己家的孩子乖巧懂事,也不能算作优秀。成绩成了直接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于是,有很多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丢失了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不是他们想的,也不是他们愿意的,一次一次的分数评价轻而易举地左右了他们的快乐。从此,他们的世界总也逃不出分数的魔咒。明明春天的花儿在招呼着,他们却不敢大声回应;明明有很多古灵精怪的想法,他们却只能听从别人无聊的意见;明明是黑白分明、闪闪发亮的眼睛,他们却只能垂下长长的睫毛……时间长了,他们就长成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样子。
作为老师,我每天接触着这些鲜活又幼小的生命,一、二年级的娃娃每天恨不得把天掏出个窟窿来,或者一阵大笑把校园屋顶震翻。他们不是恶魔,这是天性使然、快乐使然。课间值班的时候,我看他们从身边跑过,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那快乐的模样真的可爱极了。我不禁会想:你们会经常这样快乐吗?
期末考试之后,家长最急于知道的就是孩子考几分,最让我担忧的是家长形形色色的反应,真为这个孩子捏把汗。
“唉,还是比预期的低了。”
“唉,才89,连90分都没到。”
“唉,98分,又没拿到满分。”
“唉,才60分,就差不及格了。”
不管孩子考得好、考得差,家长都是一声叹息。何至于此?一些家长拿到孩子成绩之后,分秒之间就把自己的失望晒上了朋友圈。试想,带着这样心理和情绪的家长,如何掩饰自己对孩子的那份责备,以及话里话外流露出来的不满?朝夕相处、最为信赖可亲的父母尚且如此,叫孩子如何快乐?
我印象很深的是班上的一個孩子,考80多分,但在我眼里绝对是个优秀的孩子,上课特别专心,作业特别认真,课间活动特别文明,他几乎是尽全力在学习了,很自觉、很自律,这在低年级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所以,他一直是我挂在嘴上表扬的孩子,也是伙伴心目中的榜样。即便如此,他没有丝毫的骄傲,依然这么优秀着。可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家里脾气很坏,不愿听妈妈的话,很情绪化,对家长安排的学习任务很厌烦,这是他吗?我觉得有必要弄个究竟。
于是,我跟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次长谈。我隐约感觉到,他很反感妈妈在家里对他的教育。家和学校相比,他更喜欢待在学校,而他在他妈妈口中则是一个学习不自觉、不听话的孩子,他姐姐的成绩可好了,他跟姐姐比差远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全然看不到孩子的一丁点好,只看到他错题了,只看到他考砸了,只看到他不如姐姐好。我不禁为这个孩子泪目,感到心痛。为此,每次分数出来,我总会特地给他妈妈打个电话,预防家长无端的批评,同时也一再告诉她: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确实有的孩子学得快、记得牢,有的孩子学得慢、容易忘,只要孩子是尽力的,哪怕他考再差的分,也是值得你去拥抱的。我总会向她强调一点:你家的孩子在我眼里是很优秀的。
庆幸的是,我的干预慢慢地改变他妈妈的想法,这样孩子一定会迎接春天的到来、阳光的绽放。
也不记得是哪一天的放学,这个孩子的妈妈特地到教室里找我,对我说:“老师,谢谢您的提醒,现在孩子不再闹情绪,感觉突然就听话了。以前,我太缺乏耐心,总想着他姐姐那么省心,而他却这么操心,气总不打一处来,结果就变得越来越糟糕。”这位妈妈总算反思自我了,我不禁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挽救了一个孩子的快乐,猜想之后的他会不会是分数不高、但能认真做事,在某个方面优秀,快乐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呢?
有时放学我留个别孩子单独辅导,他们是开心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我对他们的惩罚,而是要给予他们帮助。学得好的,依然会有老师的奖励。即使学得晚了点,他们整理好书包离开教室的刹那,一声开心响亮的“再见”我从不会忘却。
只用分数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是很可怕的,会让孩子藏起原本闪烁的光芒。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每个孩子都很优秀,每个孩子都可以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