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斌
家庭情景剧之陪娃写作业
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普遍开展,你们的微博和朋友圈是不是都被陪娃写作业刷屏了?尤其是妈妈们,在吼娃这件事上,技能妥妥的满分。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采访了身边如我一般的妈妈们,并分享家庭情景剧。
情景一:
“儿子,语文老师说明天背诵课文截止,来给妈妈背背。”(等待5分钟)“怎么回事?学了这么多天了还不会背,你有没有用心啊!”
以上level初级,娃茫然无措,你难以自己,眉心多几条皱纹。
情景二:
“看看,都几点了,你怎么还没做完?别磨蹭了,快点!我还要等着拍照上传呢。”
以上level中级,娃战战兢兢,你河东狮吼,太阳穴一蹦一跳。
情景三:
“這是几这是几,5认识不?认识不?明明上一行是5,怎么下一行就变成6了?有没有脑子啦?”
以上是level满级,娃哭哭啼啼,你头晕目眩,咬牙切齿,家庭关系都紧张起来。
妈妈在指导孩子写做作业时为什么如此烦躁呢?先来回顾一下上面的话,我们分析一下,是不是透露出不耐烦,是不是带着情绪,经常用反问句呢?其实,交流的方式往往比内容更重要,我们作为母亲如果能掌握比较有效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效果会截然不同,甚至事半功倍。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策略
(一)建立交流的氛围——彼此共享
首先孩子是有自我主见的小大人,在家里,我们先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的氛围,促使他们始终保持交流兴趣,引导他们体验和家人一起讨论的快乐。爸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不是主观意愿给予,也不是让孩子被动接受,而是彼此共享。我的做法是,以伙伴的角色参与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耐心倾听他们的交谈,了解他们的问题,从中生成有价值的教育对话。
比如选取上面情景剧其中一段“这是几这是几,5认识不?认识不?明明上一行是5,怎么下一行就变成6了?有没有脑子啦?”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交流。
“儿子,你昨天的数学计算被扣了一分,说说看什么情况?”
“噢,那个是我看错了,不小心把5写成了6。”
“5写成6了啊,两个数字长得也不像呀,是不是太着急了,有没有检查?”
“没有检查。”
“好可惜,如果检查了我相信你可以看到这个错误,下次不管做作业还是考试都要认真,做完后检查一遍啊。”
“好的,妈妈,我已经订正好了。”
(二)重视交流的方式——平等对话
还是接着上面情景剧,为了能真实地看到不同说话方式有不同的效果,我告诉孩子山那边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她看到孩子的错误,画风是这样的,妈妈突然吼起来:“这是几这是几,5认识不?认识不?怎么下一行就变成6了?有没有脑子啦!”孩子懵了,呆呆地看着我,求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我回归平静,拉过孩子问:“这样的妈妈,你感觉如何?”“太吓人了!”孩子还没有回过神来,“不喜欢这样的。”“那你还会想和妈妈交流吗?”“不想。”
布卢姆指出:“如果我们的交流不能对孩子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或潜在地对孩子存在着危害的话,那么这样的交流宁可不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如果我们当妈的都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努力践行,在督促孩子学习生活时,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平等对话,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我想每个“熊孩子”都可以成为妈妈的骄傲。
(三)转换说话的语气——少用反问
之前听教育心理课程时,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反问句“你怎么还不抓紧时间写作业?”如果改为陈述句“已经8点了,赶快写完作业休息”。听起来,似乎比第一种方式好一点。那么,我们再试试看,改为饱含关心或者理解情感的句子发问:“孩子,今天有点晚了,早点休息吧。”孩子自然会顺着妈妈的话回答:“妈妈,我还没有做完。”妈妈传递情感,考虑到了孩子的感受:“是遇到困难了吗?要一起解决?还是明天问老师呢?”如此场景,和谐和睦,其乐融融,我相信老妈不会情绪各种崩溃,孩子也不可能哭天喊地,家人更不会崩溃。
因此,妈妈教育孩子时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民主督促为主,尽量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看看人家谁谁谁很优秀”这样的话,能不说就不说了,我们尽量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和需求,尊重孩子,对孩子积极引导。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