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雷,范小燕,袁萍
(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 南京)
食道癌的原发部位在食管,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的调查数据显示,食道癌紧邻胃癌排名第二[1]。目前,临床中治疗食管癌的首选仍然是外科手术,而麻醉是手术中不可忽视的环节[2]。麻醉中,患者身体功能是处于停摆状态,有可能会发生吸入胃内容物的情况造成吸入性肺炎、呼吸艰难、呼吸衰竭等风险发生,对于手术的实施、手术疗效及预后都会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会在术前12 h开始禁食,在术前4 h开始禁饮[4]。而禁饮食导致的唾液分泌量减少、麻醉导致的呼吸功能异常、经口气管插管导致口腔无法闭合等因素,使得众多的患者在术后表示严重的口干、口渴,并因此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影响预后[5]。对此,常规的对症处理方式多是使用棉签球沾水擦拭口腔与唇部,或使用温水漱口,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起到湿润口腔、嘴唇黏膜的作用,但对于减轻患者口干、口渴症状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使用中医按压穴位的方式来减轻术后口渴的症状,对比分析结果表示,按压水泉穴、尺泽穴、足三里穴的补肺益肾法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1~12月在我院进行食道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所有患者皆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口渴症状。试验组中男39例,女 21例,年龄 18~80岁,平均(65.19±3.14)岁。对照组中男 38例,女 22例,年龄 19~79岁,平均(65.28±3.26)岁。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②18~80岁,无意识障碍、无语言障碍,能正确理解问题并且表达能力清晰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都同意参与本次试验,并本着自愿的态度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具有糖尿病史、阿尔茨海默病史、干燥综合征的患者;②皮肤发生病变,不支持按压的患者;③本次需要按压穴位所在部位存在残障的患者;④肢体转移、脑转移等引起四肢生理反应消失或神经压迫症的患者。
安排中医护理操作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针对研究中的120例患者进行定穴、按压。试验组通过按摩水泉穴、尺泽穴、足三里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按摩水泉穴、鱼际穴、尺泽穴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确定穴位所在位置后,使用拇指指端对准穴位点压,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旋转揉按,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患者个人身体耐受度不一样,对按压力道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按压时要慢慢增加力道,询问患者主观感受,以能让患者感受按压部位有麻、胀、酸、热、微弱疼痛感觉的力道为最佳,1个穴位每次按摩时间2~3 min,护理人员在按压中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患者强忍不适的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按压时间均在术后麻醉清醒后3 h、第2日、第3日、第4日和第5日17~19时(中医学理论中子午流注认为对应时间与经络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的方式,准备长10 cm直尺,刻度0~10 cm将评分标准告知患者后,由患者自己在刻度尺上标出自己口干程度的评分,分数越大,表明口渴症状越严重。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试验组、对照组的口渴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皆降低了,其中试验组的口渴评分更小(P<0.05),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渴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渴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0 6.59±2.31 3.20±1.22对照组 60 6.48±2.11 4.89±1.62 t 0.272 6.455 P 0.786 0.000
因为麻醉、术前禁饮食、经口气管插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食道癌患者术后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干、口渴症状。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症状都没有得到临床的重视,只是在患者表示口干、口渴的时候,用棉签沾水或漱口的方式将口唇黏膜打湿[6]。这种方式只能作用于表面,对减轻患者口干、口渴症状作用不大,只能靠患者自身来忍受口渴带来的不适感。但近些年,不断有研究指出,术后口渴症状无法得到缓解,容易促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的不良情绪,是造成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7]。
中医临床对于经络和穴位一直非常重视,中医学中认为经络作为人体的一个通道,有着运行气血,连接全身各部位器脏、体表的重要作用,可以调节身体各功能[8]。因此,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人体经络在体表的运行线路及其与各脏器之间的联系,针对特殊的穴位进行专业按压,能够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9]。这种按压穴位的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专业的手法对患者身体无伤害、无压力,且成本低,患者经济压力小,又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在孔祥溢等[10]的研究中就曾提出针对全麻术后患者出现口渴症状,采取按压穴位的方式,较常规湿润口唇的方式效果更佳,患者在接受按压水泉穴、鱼际穴、尺泽穴等穴位一定时间后,口渴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但是,该作者提出的中医按压穴位治疗方案,主要围绕在“生津”,对于“补气”方面并没有提到。而“补气”是中医疗法的重点,在诸多的中医理论中都有指出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例如“气为血之帅”等中医理论。因此,笔者此次在“生津”的理论上增加了“补气”的概念,提出“补肺益肾法”,在尺泽穴、水泉穴外加上了足三里穴。由中医护理培训考核中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按压穴位操作,在确定穴位所在位置后,使用拇指端点压,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一边询问患者感受,一边观察患者反应,一边慢慢增加压力,采用顺时针、逆时针反复揉按的方式逐一按压这3个穴位。本研究中将120例食道癌术后口渴的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取了上述两种按压穴位的方案,于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3 h、第2日、第3日、第4日和第5日17~19时进行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使用VAS评分的方式,让患者自主评价当时的口渴严重程度,并就评分结果做出疗效分析。
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前评分(6.59±2.31)分与对照组评分(6.48±2.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都降低了不少,其中试验组的评分(3.20±1.22)分比对照组的评分(4.89±1.62)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食道癌术后出现口渴症状的患者,通过专业手法按压水泉穴、尺泽穴、足三里穴来补肺益肾,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口干程度,并且该方案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也不会给患者增加痛苦,临床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