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手机为中介的自我管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0-12-10 10:28黄私伟吕灯兰孙小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智能手机康复

黄私伟,吕灯兰,孙小琴

(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症,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的特征[1],通常表现为行为、感知、意志及情感方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有着严重影响。当前针对这一疾病尚无完全可治愈方式,由于患者长时间接受治疗,且无明显效用情况下,患者心理上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与社会功能缺陷;同时医院封闭式管理模式也导致患者与社会、家庭活动长期脱离,使其人格逐渐出现衰退现象[2-3];因此为改善这一症状,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过程中还需加强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促使患者能够尽早重返社会。但为将自我管理干预作用最大化,达到患者最有效康复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以智能手机为中介展开自我管理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与应用价值做出研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至2017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方式将所选取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 22~48岁,平均(35.0±13.0)岁,病程 1~10年,平均(8.0±2.0)年,对其展开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23~50岁,平均(36.5±13.5)岁,病程1~8年,平均(6.5±1.5)年,在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的基础上行以智能手机为中介的自我管理干预。本次研究所选择病例或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可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选取病例皆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4]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文化程度初中以上;③年龄22~50岁;④住院系统治疗后急性精神症状消失,病情处于恢复期,PANSS评分≤60分;⑤交谈合作,无明显逻辑思维障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 BPRS)总分低于28分;⑥患者或监护人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酒精及药物依赖者;②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③视力、听力障碍及严重躯体残疾[5]。

1.3 方法

对照组中患者主要对其展开常规治疗与护理,遵医嘱给予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和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是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因素,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支持及鼓励,促使保持愉悦心态,缓解治疗压力[6];同时配合常规工娱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则在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以智能手机为中介的自我管理干预。

1.3.1 资料及人员准备

本研究使用手机共10部,型号为小米MIMAX 2,Android版本1.1.1,经过讨论及从小米商店选择下载试用后确定使用APP有:微信、QQ、潮汐、医脉通、励志演讲、百度、优酷视频、全民K歌、美团外卖、淘宝商城等。

1.3.2 培训内容准备

参考美国心理学Liberman氏精神病患者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指导手册》结合一项Meta分析[7],将本研究的自我管理干预内容分为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管理训练两部分,在两部分训练中均融入智能手机,其中自我管理教育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识别复发和先兆症状;自我管理训练包括药物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

1.3.3 智能手机的自我管理实施

整个过程均需要为患者提供智能手机,为其建立一个及时反馈的平台,具体实施分为集中理论培训(第1~2周)、生活技能训练(第3~6周)、情景模拟独立生活(第7~8周)三个阶段,时间为8周,第1~6周每周2次理论或者技能训练,2 h/次;第7~8周患者在医护人员监督下情景模拟独立生活。

第一阶段:①熟悉智能手机基本操作,集中培训讲解并演示手机的各项功能,APP软件下载及使用,指导患者设置小米便签(备忘录),设置起床、整理个人物品、个人卫生、服药、早餐等,由组长与组员一起执行,协助申请QQ、微信号,建立患者QQ、微信群,讲解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相关知识、常用药物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识别复发和先兆症状,并制作相关视频及PPT发至微信群及QQ群中,方便患者温习。②疾病与药物相关知识。收集整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药物,制作视频、PPT发送至QQ或微信群里,集中培训后布置作业,患者可通过回放完成作业(1次/周),演示结合使用百度、医脉通等APP让患者有多渠道学习疾病及药物的相关知识内容;为保证研究的安全,本研究都是在工作人员监督下进行。

第二阶段:利用智能手机结合相关APP软件进行各项技能训练和智能手机娱乐游戏活动,使用的APP软件包括:微信、QQ、潮汐、医脉通、励志演讲、百度、优酷视频、全民K歌、美团外卖、淘宝商城等。①情绪管理:使用APP让患者每日看一段演讲,在群里鼓励大家集体讨论,并书写读后感;介绍软件潮汐,打开软件患者可选择专注、睡眠、呼吸,每日锻炼20 min,放松与减压。②生活能力培养:通过床铺的整理、衣服的换洗、洗澡的规律、生活物品的安放及药物的服用重点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患者学会语音及视频聊天,每日与家人沟通,汇报自己在院的情况,了解家人的生活。③社会技能训练:教会患者交谈技巧,通过手机APP观看相关教学,包括:交谈的目光对视、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重点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人际交往训练;介绍微信零钱、支付宝的使用,情境模拟购物扫码付款,介绍淘宝、京东、苏宁商城,指导患者使用美团外卖等,让患者感受购物的信息化,服务智能化。④开展娱乐活动:利用APP下载QQ游戏、微信小游戏、全民K歌、酷狗音乐、优酷视频等软件,让患者利用软件集体参与唱歌、下棋、打扑克、麻将、听音乐、读书等娱乐活动,体验智能手机带来的生活情趣与欢乐,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

第三阶段:每人一部智能手机(部分为各自家属提供),根据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每天自行更新设置小米便签,如起床、整理床铺、服药、早餐、休息时间相对固定,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事项;在其他时间患者可根据个人爱好自由支配和选择,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以往培训的某一项或者几项内容,使其个人住院生活能够相对较为自由支配。同时指导患者模拟独立生活两个星期,在此期间每次培训后根据上节课培训内容,工作人员利用APP问卷星设计问卷,产生二维码,发送至QQ或微信群,由患者自行寻找答案并完成相关问题,回答问题及娱乐活动都会推选优胜奖,给予适当的奖励。

1.4 判定标准

(1)一般资料:统计组间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2)康复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在经管理后,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社交能力、关心或兴趣五个维度36个因子评分,每一因子赋值0~4分,总分值144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差;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除完全,且IPROS评分下降程度>80%,则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IPROS评分下降程度60%~80%则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恶化价值,且IPROS评分下降程度<60%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以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准。(3)症状改善与生存质量: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与生存质量,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患者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或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五个维度共24个项目进行评估,每一项目0~5分,分数越高则越严重。并选择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间表(WHOQOLBREF)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关系四个领域26个计分条目,以1~5分为准,所得分值高低与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呈正比[7]。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统计[n(%),±s]

表1 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统计[n(%),±s]

性别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病程(年)男女对照组 30 16(53.3) 14(46.7) 35.0±13.0 8.0±2.0观察组 30 18(60.0) 12(40.0) 36.5±13.5 7.5±1.5 χ2/t 0.914 0.438 3.286 P 0.339 0.663 0.268

2.2 两组间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表2 两组间患者康复效果对比[n(%)]

2.3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SANS与WHOQOL-BREF生存质量评分

在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SANS评分与WHOQOL-BREF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患者阴性症状与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尤以观察组改善效果更理想,其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 3。

表3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SANS与WHOQOL-BREF生存质量评分(±s, 分)

表3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SANS与WHOQOL-BREF生存质量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SANS WHOQOL-BREF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41.7±3.5 30.1±2.8 51.4±5.0 70.2±6.1观察组 30 42.0±3.7 17.2±2.5 51.0±5.6 81.3±6.5 t 0.323 18.823 0.292 6.820 P 0.748 0.000 0.772 0.000

4 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发生机制及护理进展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慢性迁延性病症,其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其五年复发率在80.0%左右;这一病症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群体,多涉及到患者思维、行动、情感及感知觉等多方面的障碍,患者往往表现为意识不清、认知缺陷、幻觉、易激惹,并伴随抑郁或焦虑情绪[8]。当前临床中针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外部社会环境不良因素与患者个体心理易感素质在推动病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并结合常规护理干预方式[9],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不良症状,但在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无明显作用。但国外有研究报道中显示[10],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综合治疗与护理干预中,配合针对性的自我管理训练,能够对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社会有积极意义。这也表明以往单一的医生诊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方位康复需求,只有联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医护群体等组成的多学科护理团队实施联合干预[11],充分发挥各个学科优势与治疗作用,建立共同管理计划,制定康复目标,相互配合并共同实施,才能进一步稳定患者病情,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

4.2 基于智能手机自我管理概念及应用效果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患者在应对慢性病症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状态,通过对患者行为进行干预与对疾病症状、征兆的监测和管理,从而减轻病症对于患者自身情感、人际关系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最终达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自我照顾活动模式[12]。但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行自我管理干预中需强调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13],并在传统的自我管理干预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科技产品,突破以往的常规干预方式上,充分融合计算机与智能手机,通过计算机、智能机微信及QQ、视频电话等设计出新的自我管理干预方式,实现医院、患者、家庭共同合作,促使以智能手术为中介的自我管理干预作用最大化[14],达到确保患者最有效康复的目的。陈丽[15]认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社交能力、关心或兴趣等方面有明显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次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自我管理训练的展开是对患者健康行为的重建过程,也是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的过程,经对患者自我行为进行管理,以变更其认知、行为与情感模式,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4.3 本次研究智能手机自我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以智能手机为中介的自我管理干预,将其实施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应用智能手机为其讲解各个软件应用方式,建立日常各项行为活动的备忘录;第二阶段则主要对患者情绪、生活能力、社会技能与娱乐兴趣等方面进行干预指导;第三阶段则鼓励患者模拟独立生活场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因而观察组在经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相比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这与张丽等[16]的研究中结果基本一致,充分强调了自我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促进患者康复与重返社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以智能手机为中介的自我管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并改善生存质量,因此可将其广泛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智能手机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