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虹,邵 燕*
(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输液室,江苏 常熟 215500)
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输液治疗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症状体征。但是,对比成人小儿疼痛耐受性较差、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穿刺效果、导致护患纠纷。临床工作中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静脉输液治疗小儿为例,总结心理护理价值。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8月-2019年5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静脉输液小儿;(2)家属知情参与。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不全小儿;(2)小儿意识等障碍。采取1:1比例分组,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1组(n=50):男、女小儿比例26:24;小儿年龄6个月-6岁,平均(3.7±2.0)岁;穿刺部位:四肢30例,头皮20例。试验2组(n=50):男、女小儿比例27:23;小儿年龄5个月-6岁,平均(3.5±1.6)岁;穿刺部位:四肢32例,头皮18例。试验1、2组静脉输液治疗小儿穿刺部位、年龄、性别对比,P>0.05,有可比性。
试验1组:安排经验丰富、穿刺技术好的护理人员完成此次静脉穿刺输液治疗工作,并给予小儿输液期间常规护理。
试验2组:以上基础上落实心理护理干预。(1)知识宣教。护理人员与小儿家属积极沟通期间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疾病知识、询问药物过敏史、积极且耐心的解答家属疑问,强调输液治疗价值、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疾病所用的相关药物,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劝导患儿配合穿刺。(2)优化输液环境。为了降低小儿对陌生环境的抵触情绪,需营造温馨舒适的输液室环境,秉持整洁、安静、舒适以及事宜温湿度原则,布置上可以粘贴卡通图片、摆放儿童书籍等。(3)小儿特点护理。结合小儿年龄、性格、心理特点采取语言、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以缓解小儿戒备心理,叮嘱家属协同劝说,以确保小儿参与的积极性。(4)提高穿静脉刺技术。为了避免由于穿刺技术对小儿的影响、降低穿刺疼痛度,穿刺动作需秉持轻柔、娴熟、规范、准确、快速原则。
记录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评分、依从性,进行家属护理问卷调查。
小儿穿刺疼痛行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评价。
100例小儿试验观察指标数据结果经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型指标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以n、%描述,计量型指标小儿VA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采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小儿与家属指标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试验1组: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40/50)、依从率为78%(39/50)、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40/50)。试验2组: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49/50)、依从率为96%(48/50)、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8%(49/50)。组间小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x2=8.2737,P=0.0040;组间小儿依从率经统计学处理,x2=7.1618,P=0.0074;组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经统计学处理,x2=8.2737,P=0.0040。
试验1组:穿刺VAS评分为(2.7±0.6)分;试验2组:穿刺VAS评分为(1.5±0.5)分。组间穿刺VA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t=10.8642,P=0.0000。
小儿是临床治疗的特殊群体,静脉穿刺期间哭闹、不配合情况明显,从而增加静脉治疗难度、家属纠纷问题。心理护理以心理学理论、原理为原则,通过有计划且有目的护理,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可以改善小儿心理、行为等方面状况,从而提高依从性、缓解不良情绪、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重视家属引导增进彼此信任,主动参与小儿护理。张艳红,张丽娟,姜洋,宁风琴研究指出,心理护理成功提高了静脉输液患儿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高[3]。
试验结果和张苗,池琦研究结果有一致性,研究组小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配合优秀率97.62%%高于对照组
83.33%,P<0.05[4]。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后提高了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