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辰
(隆化国有林场管理处苏木营林场,河北 承德 06815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就要加快林业的发展。因此,林业人员要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林业建设的工作水平。树种的成活率是林业发展快慢的重要影响因素,森林管理部门的林业工作人员应当提高林业幼苗培育技术,掌握现代林业育苗的造林方法,扩大育苗的规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工程培育地的好坏,是树木幼苗能否健康成长、发育的前提,只有育苗苗圃的水源便利、土壤疏松肥沃,才能保证苗木的健康成活。因此,在现代林业育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育苗地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对于不同种类的森林苗木,要注意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土壤进行幼苗培育,最大限度的保障林业幼苗的成活率。与此同时,要关注病虫害对苗木成长发育的影响,育苗地应当避免选在容易发生病虫害的位置,防止幼苗的质量受到影响[1]。
在选取合适的育苗地后,要提高林业育苗的质量,保证幼苗的成活率,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种子的质量。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在进行育苗时,要科学选种,首先要注重不同品种树木之间的差异性,一般品种不同的树木,它的成熟时间、生长环境要求不尽相同,如果不关注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就会造成在育苗工作过程中致种子的生长时间与其正常的成熟时间不一致,降低种子发芽率。如果种子的生长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种子受到潮湿环境的腐蚀,错过最佳的培育时期,生长时间过短,部分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因此,育苗工作过程中,科学的选种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林业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在最佳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种子的收集工作,预防虫卵的附着,保证种子的成活率,提高幼苗的成活质量。
在林业育苗工作中,怎样选取出优良的育苗品种是育苗工作的一大难题,从前,我国林业育苗工作人员过于重视提高造林的存活率,忽略了容器育苗的理念和含义。现代林业育苗工作中,对于育苗容器的选取十分重要,育苗容器可以起到保护林业幼苗根系的作用,幼苗的存活率与容器的选取直接相关。目前,随着林业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育苗容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无纺布容器是国外使用较多的育苗容器,它具有易分解、易穿透的特点,但这种育苗容器的成本较高。基于此,我国根据实际经验,选择了更经济的疫苗容器,既能减少育苗容器的成本支出,又能保证林业育苗的质量和效率[2]。
插条造林法是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造林方式,主要在春季和秋季时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春季,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土壤逐渐解冻,不同种类的树木都进入了发芽状态,因此,在这一时期运用插条造林的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在秋季,插条造林的使用,要选在树木落叶之后,土壤冻结之前。插条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枝条,并将多余的枝条修剪掉,防止枝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顶端抑制,生长缓慢。同时在插条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每一株插条的行间距,在插条完成后,注意将周围的土壤踩实。
分植法就是指将树木的枝和根分别进行培育,之后再进行栽培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容易操作、成活率高的特点,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降低育苗成本。树木分植法的使用,要注意区分树木的品种,一般来讲,分植造林的这种方式适用于松树、白杨、柳树等树种[3]。
栽苗造林是当前林业建设过程中运用最多的造林方法。栽苗造林法就是将完整的树苗根系直接栽种在土壤中。因此,这种造林方法对于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保证土壤疏松,具有一定的湿润度。同时,树木的成长过程中,要避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这种造林方法相比于其他方式更加直接、有效,且成活率较高,因此在造林工作中经常使用[4]。
林业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有利于保障可持续发展。森林是地球的肺,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增加林业资源的数量,林业育苗技术的提高和造林方法的改善十分重要,造林技术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可以有效提高造林工作的效率,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进而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