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霞
(山东聊城莘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400)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但受种植技术、病虫害的影响,近年来的玉米产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高产规范化的栽培显得尤为关键。
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是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提升玉米产出数量,其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环境因素所带来的限制性,降低作物种植的盲目性,进而从多个方面对玉米的生长进行管控。经实践证明,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培育的玉米植株生长状况良好,而且不易受病虫害的侵袭[1]。
在进行正式的种植之前,要对土地的土壤成分、湿度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生物学资料显示,玉米具有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其最大程度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这也要求我们在选择种植区域的时候,要满足玉米的生长习性,确保足够的养分供给。与此同时,在耕作之后要注意定期翻整土地,为玉米种子提供松软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耕作效率和种子成活率。
首先,要了解种植区域的情况。以山东地区为例,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考虑土壤成分的影响,通过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科学的分析,为接下来的培育做好铺垫。其次,科学实施土壤培肥。施肥工作是在准确识别土壤各项微量元素组成的基础上,特别是玉米生长所需而土壤匮乏的物质,针对性的补充肥料。为了便于根系吸收,常用的施肥方案是配比尿素20kg/667m2、锌肥1kg/667m2、钾肥和磷肥各20kg/667m2,与此同时加入1500kg的农家肥。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还要根据水分流失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二次追肥。
一方面,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因地制宜。不同的品种对播种的时节以及土壤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购买时要结合自身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选出最适合的玉米品种,不要盲目从众。常见的高产品种有农大108以及郑单958等,其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好,而且具备抵抗病虫害的优势。确定好品种之后,还要挑选颗粒饱满、光泽度好的种子。另一方面,进行种子处理时做好种子包衣,也就是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产技术,在拌种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的肥料、海藻等物质,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在抗寒、抗旱以及抗倒伏方面均有不同的效果[2]。
播种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合理控制播种量。为了保证成活率,通常一个苗眼放入三颗种子,为后续的疏苗提供基础。其次,足墒匀墒播种。根据墒情实施必要的覆膜栽培,例如在雨后抢墒盖膜,以为种子的萌发提供环境。最后,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若播种深度不同,幼苗的生长节奏就不一致,导致无法集中进行后期田间管理。因此,通常采用播种机,用设备保证深度的统一性。
一方面,应加强种植管理,合理调整种植空间,追求粗耕细作,并进行透光改造。玉米幼龄阶段生长分布较为杂乱,甚至由于阔叶的原因,相互之间会出现遮挡,所以要进行透光工作以便减小空间密度,提高空气流通性。另一方面,做好除草工作。杂草会吸收土壤养分,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因此常通过一定浓度的农药配比来控制杂草,例如都尔和甲草嗪以及百农思。
以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纹枯病为例,在立春之时异常活跃,其会侵入玉米表面组织,一旦玉米的播种密度过大,就会使施氨量超标,加之所处阴雨潮湿的生长环境,很容易引起纹枯病。因此要注意清洁田园,清理腐烂枝叶,将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病菌来源,不给病原体生长和传播提供条件。
防治虫害则可以利用频振灯或黑光灯、糖醋液、诱蛾草把等诱杀害虫;通过害虫假死性振树进行杀虫、困虫以及人工摘除病虫搜集器;利用套袋技术进行保护,使成熟玉米免受病虫害侵蚀等。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后期管理主要强调适时收获。掌握最佳收获期不但可以减少肥药的使用,还能够避免成熟后的玉米由于收割不及时出现萎缩的现象。从玉米生长发育的总体过程来看,蜡熟期应该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籽粒已经成熟,虽然叶片出现干枯,但茎秆还具备弹性。如果错过了最佳收获期,成熟的玉米会因为持续脱水降低饱满度,亩产量也会随之降低。
开展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要从种植手段、田间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任何一项环节出现差错,都影响最终的农作物产量。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已具备系统化的管理,但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未来仍需不断地创新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解决此类问题,达到防治和增产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