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木·艾则孜
(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农牧业机械管理服务站,新疆 阿克苏 843400)
现阶段,社会各界所关注问题之一,便是如何为农田环境提供保护,通过涵养水土的方式,对作物质量及产量进行提升,这也是保护耕作技术被提出的背景。结合相关技术使用效果可知,作为技术革命,对该技术进行推广是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获得持续发展,围绕技术推广方法展开讨论自然很有必要。
农机保护耕作技术可被细分如下:其一,秸秆还田。利用农用机械对秸秆和残茬进行粉碎,再通过播撒的方式覆盖农田,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其二,免耕播种。该技术强调以农作物收获为前提,直接对农田进行还田播种,生育期较短且具有良好抗病性的作物,通常可对该技术加以使用,在此过程中,农民应视情况对播种机进行选择,确保所适用播种机符合农艺特点以及农田情况。其三,深松整地。用全面深松替代翻耕作业,对秸秆覆盖农田加以处理,通过接纳雨水的方式,优化土壤蓄水能力。事实证明,每隔三年对土壤进行一次深松,可使产量增加10%左右。其四,防治病虫害。作为保护耕作不可缺少的环节,防治病虫害所用方法,不仅有传统的化学防治,还有生物防治和优化农艺,如果选择对化学药剂进行施用,农民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药剂用量严加控制,优选选择毒性低和残留少的药剂,在现有施药机具的帮助下,为施用合理性及有效性提供保证[1]。
由有关部门主导,定期开展面向推广人员的培训活动,在增加其知识储备量的基础上,更新技术体系,并掌握更加有效的推广方法。由于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在推广技术时,有关人员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分激起农民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操作水平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负责提供指导的人员,还应做到进村入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农民传达理念和技术内容,确保农民对技术要点有准确掌握。对于农民所提出疑惑,指导人员应积极进行解答,这对技术推广同样有重要作用。
创新农业耕作方式所带来连锁反应,通常涉及原有理念和方式,因此,仅凭借某个部门的力量,无法保证耕作方式得到变革。例如,对保护耕作技术进行推广,便需要多个部门合作,由植保专家联合统计局以及农业部门,对技术推广所取得效力加以检验,结合推广农田防治病虫害的情况和土壤性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档案,确保日后开展技术推广等工作,均有可作为支撑的数据。
可使保护耕作技术得到直接且高效推广的方法,便是对示范点/示范区进行建设,以技术在点内得到科学规划与示范为前提,将实效性符合预期的技术推广到基层,使农民积极性得到调动,此后,再向区域范围进行扩展,通常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见,要想使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关键是要选择有强大威信力和良好流动性的农田作为示范点,先基于小地块对技术使用效果进行立体展现,再通过示范总结的方式,确保推广效益可得到全方位展示,促使技术推广工作由早期的政府被动推广过渡到农民主动接受。在特定区域初见成效后,便可向整个区域乃至全县进行扩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可供选择的宣传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对保护耕作技术而言,宣传侧重点应放在使用效果上,充分利用报纸、互联网等现有媒介,在扩大宣传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对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行激发,促使农民主动对保护耕作技术加以使用。另外,村干部应对自身思想觉悟进行提升,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技术推广助力。作为推广主力军的农机经销商,同样要对自身影响力加以利用,在调整扶持力度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质量进行提升的方式,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机销量自然能够得到大幅增加。
在农业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推广优势的保护耕作,虽然现已获得了基层的认可,却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即:如何做到高效推广。对利民工程而言,要想使推广效果接近预期,有政府提供充足资金作为支持很有必要,基于此,未来技术推广重心应向资金筹措倾斜,在确保政府引导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增加对闲散资金的吸引力度,通过自发筹集等方式,对人人参与的投资机制进行打造。另外,还应做到实时监管资金使用情况,通过专款专用的方式,对资金效力进行最大程度发挥。
由上文所叙述内容可知,作为新型技术的保护耕作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环境,提高播种质效,实现增产增收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推广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技术仍将是研究及推广的重点,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