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肿瘤一科,河南 南阳 474150)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的呼吸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恶性程度共,且多数患者在发现和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放化疗成为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虽然放化疗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优质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有针对性的消除患者的消极和负面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现对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予以进一步评价。
选取80例在我院肿瘤科行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纳入时间是2019年1月~2020年1月。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8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2~78(56.53±2.18)岁。观察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7(56.48±2.22)岁。两组无显著差异。
常规护理(对照组):保持治疗环境良好,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并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报告放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优质护理(观察组):①优质的心理护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肺癌、放化疗的认知程度,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和担忧,提高患者的放化疗依从性。②优质的生理护理:评估患者放化疗期间的疼痛程度和身体不适程度,运用语言和行为安抚患者的情绪,以缓解其不适感。
(1)于护理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用的评估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2],PSQI的评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障碍越严重。
(2)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时间为护理结束后,使用的评估工具为SF-36生活质量量表[3],量表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所得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为t,表示方式为±s;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率,并用x2检验,有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2.52±2.37)分,对照组为(58.78±2.64)分,t=42.321,P=0.000<0.05,差异显著。
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4.85±0.16)分,对照组为(6.86±0.21)分,t=48.151,P=0.000<0.05,差异显著。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道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放化疗用于肺癌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但在放化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对于护理的需求,但总体而言,常规护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位患者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护理效果并不显著。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方法不断增多,护理理念不断更新,优质护理在肺癌放化疗患者的护理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运用优质护理的肺癌放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优质护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方面的优质护理,二是生理方面的优质护理,通过心理方面的优质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不良情绪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通过生理方面的优质护理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身体不适感,减轻身体负荷。
综上,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肺癌放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另一方面可改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