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雪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严重多发性创伤是在同一致伤因子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损伤,并存在一处威胁患者生命的创伤[1]。多发伤伤员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困难较大,伤员的死亡率高。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在抢救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因此建立高效急诊抢救措施十分重要[2]。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中,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准确评估和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30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30例患者检查符合AIS90—ISS评定法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 3 例,女7 例,年龄在6 0-7 5 岁之间,平均年龄(63.22±3.12)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致伤原因:交通肇事伤21例,高处坠落伤5例,刀刺伤4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5分钟-4小时之间。损伤部位:多以颅脑损伤、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肝脾破裂、肠破裂等为主;损伤部位2处者19例,3处者10例,4处者1例,其中合并心脏病23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肺部疾病10例。
1.2.1 迅速、准确评估病情
首先医护人员要有危机感与紧迫感,第一时间内立即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观察气道是否阻塞、体表是否存在出血、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以及受伤部位与伤情特征等,快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摆放合适体位,躯干抬高25°,下肢抬高15~20°,增加患者肺活量和回心血量。
1.2.2 严格执行抢救程序
遵循“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争分夺秒对患者实施抢救。首先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彻底清除呼吸道中存在的异物及分泌物,给予吸氧,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给予输液、输血、止血等干预措施,准确、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护措施。
1.2.3 做好各专科间的协调
与各专科做好沟通和协调,进行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互相配合,保证抢救过程畅通无阻,尽量缩短时间,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1.2.4 术前准备
快速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送至手术室。
1.2.5 做好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老年人心肺功能差,输液时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预防肺水肿、心衰;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肺部感染,定期开窗通风、拍背,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及时排除痰液;监测血糖,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定时翻身,预防压疮;为患者按摩、指导并协助患者双下肢踝泵运动,病情许可者鼓励和帮助患者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进易消化流质,按摩腹部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30例患者中有27例抢救成功,死亡3例,其中1例为送往病房途中死亡,1例为抢救中死亡,1例为手术中死亡,成功率为90%。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严重多发伤具有伤势重、损伤部位多、病情发展快及器官生理功能紊乱等特点,特别是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导致死亡率更高,需紧急处理。创伤后一小时是最佳抢救时机,任何拖延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医护人员必须提高急救反应,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应强化时间观念,通过实施快速反应抢救机制,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及护理。保证操作准确及娴熟,以免对患者造成时间上的延误及不必要的损伤。对于危重老年患者,应遵循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或诊断与伤情评估同时进行的处理原则,同时须禁做病情不允许的相关检查[3]。
护士应全面观察,抓住重点,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极力抢救。护士除了严格遵循医嘱外,还应对患者病情有预见性评估,并主动提醒医生,特别是一些易忽视的隐蔽性损伤,更应及时汇报医生,以免造成漏诊及误诊。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将各个部位的创伤与患者整体病情作为一个整体,避免患者出现伤残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后果。
突发的伤害、疼痛、出血等使患者及家属内心充满恐惧,心理上及经济上突然遭受严重打击,极易出现各种不理智的情绪,故我们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安慰及支持。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呵护,为抢救争取时间。机体功能的康复程度取决心理康复的恢复程度,我们应加强护患沟通频率,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及需求,提供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意识变化、低血压等异常现象,应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实质性脏器损伤;出现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胸部损伤;合并腹膜炎者应考虑是否有空腔脏器;不能准确判断病情的,应借助CT、B超等仪器做全面、准确地评估,避免出现漏诊。
抢救人员应积极按照急救流程,保证每个环节无缝隙衔接,程序化、规范化操作,同时分清轻重缓急,保证每一个操作都行之有效[6]。
通过对本组30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急救及护理,效果较为显著,生存率达到90%,充分说明强化急救意识,快速、准确判断病情,快速实施完善、准确、有效的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