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 依安 161500)
在农产品的实际生产环节中,有些农民会一味追求高产量而做出许多错误的方式,常见的就是过度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这样会造成上市的农产品出现化肥和农药超标的情况;而在农产品的具体流通环节,还是会有商贩为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而在其中添加各种违禁品,常见的情况就是在蘑菇中添加荧光增白剂、采用硫磺熏蒸生姜等。而这些类似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充分重视,主要体现在不可以准确的把握农产品相关的质量安全准入原则,执法条件存在相对比较差的状态,在执法力度方面也缺乏严格行,工作中使用的检测设备与第三方相比较处于落后的位置,以及专业检测人员不足等问题,这些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的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方面是检测机构,特别是国有机构在资源闲置率方面比较高;另外一方面是政府对于检验检测的投入力度还比较大,但是后续的效益却比较低,同时还出现重复建设的不良情况。实际检测工作中,经费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实际检测的成效,而我国大部分检测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费的投入不足,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层面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际工作中如果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同时在水电、化学试剂以及消耗品方面的用量也都很大。
目前,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用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果蔬和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意识相对不会很强,大多数都只是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但是对于具体的品牌和营养指标关注相对少些。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会直接对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必然会对农产品的实际检测工作产生影响,检验人员不能够明确的针对具体产品和参数进行相应的检测。而且我国现有的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还是保留着以前检测工作的旧思想,并不能够真正的开放,不能全面的服务于百姓和相关的企业。
加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一方面应该加快农产品在产地环境以及生产技术规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标准的制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且逐渐的健全,加快对于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国家标准或着是行业标准的更新修定,保证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经历的每个环节都有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应该加快建设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有效的将全国的检测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强化日常的监督管理措施,并且更进一步的对于检验手段进行完善,从而提高检验人员相应的检测能力。在无公害的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及农贸批发市场等都相应的配备农残的速测仪,保证可以具有针性的时时检测农产品的安全状况。
对于监管部门实际的资金投入情况会直接对检测效率产生影响。所以,应该政府对于检测行业应该更加的重视,并且制定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提高对于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根本上对于农产品的安全给予保障。而具体资金的投入重点方面主要涉及检验检测设备、专业人才队伍、市场的规范化。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并且加大相应的打击惩处力度,而且要求检测机构所具备的检测能力应该与之相匹配,否则就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并且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技术经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实力。
从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主要就是为果腹,几乎不会关注食品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更是不会了解质量安全法。但是最近这些年,互联网已经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多种不同的途径能够多方面的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在这种形式下加强对于质量安全法的相关宣传,针对农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以及中小学可以定期的组织并且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活动,大范围的针对农产品的种养殖和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市场监管部门应该主要服务于消费者,及时针对单位及个人出现的违法行为加以制止,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者是追究其刑事责任。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的舆论对存在的违法行为加以抨击,这样可以让消费者真切的体会到监管部门对于百姓的体恤,从而可以有效的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