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花
(兰坪县石登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兰坪 671405)
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效保障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近年来,兰坪县农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在1万hm2左右,每年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面积达8666.67hm2以上。由于农药市场监管及技术指导相对滞后,农民普遍缺乏农药安全使用基本常识,农药使用很不合理,巳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增加,危害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作好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巳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应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兰坪县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病虫害及农药品种识别能力差。庄稼一旦发生病虫害,首先想到的是赶紧打药,但不知道用哪种药,如何防治。在药剂选择上,基本是经销商推荐什么用什么,或者看到或听到别人说哪种药效果好,就买哪种药。大部分人凭自己经验,只有极少数农民请教农技人员。
农药配制时不用量杯量筒,凭经验、感觉,用药浓度普遍提高。有些农民怕病虫危害,不管田间有无病虫发生,经常打“保险药”、“预防药”。有些不掌握病虫害防治适期,错过了在幼虫低龄阶段和发病初期用药的最佳时期,等到了田间虫害猖獗、病害流行时才防治,而且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加大用药量和增加施药次数,将剂量提高到几倍甚至十几倍。
在农药使用中,很多农民喜欢混配。他们认为农药品种越多,治的病虫越多,效果越好,混配后所有病虫害都能治。于是只要田间发现病虫害,就盲目将几种农药混配在一起,造成了农药浪费、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产生药害。
1.4.1 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差
一是在配药、喷施农药过程中没有安全保护措施,比如不带口罩、手套、不穿长袖裤等,药械渗漏也不及时检修。二是不掌握喷药时间及天气状况,在晴天中午或逆风喷药。三是在配药、喷药间歇中吸烟、喝水、吃东西。四是很多农药保管不善,随意乱放,甚至与食物、饲料放在一起,存在安全隐患。
1.4.2 农药包装随地丢弃
农民用过的农药包装物随地丢弃,没有填埋或焚烧处理。在农村的田埂地头、沟渠内外以及路边、河边,乱抛乱弃的农药包装物到处可见。农药包装废弃物巳成为危害环境的无形杀手。
兰坪县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近年来农村中青壮年及有一定文化的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农药使用者以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为主,绝大部分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基本上看不懂农药使用说明,也无法正确识别病虫害,因而在农药购买和使用上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许多农药经销人员缺乏农药专业知识,自身不能辨别农药的真假,更谈不上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有些经营者为了多卖农药、多赚钱,随意夸大所卖农药的成效和范围,导致农民不安全使用农药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兰坪县范围内只有县级及乡级有合格的农药经营店,村级没有合格的农药销售网点和人员。农民购买农药路途远,成本高,选择范围小,导致很多不法商贬趁机无证销售各种农药。他们利用街天和农药使用旺季,摆滩设点或上门兜售,经常销售国家禁用的高剧毒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很多农民为图方便或贪图便宜,不管质量,就近购买,上当受骗后自认倒霉,缺乏维权意识。这些无证经营及不法商贬推销的农药数量小、分布广,流动性和隐蔽性大,成为假冒伪劣农药泛滥和市场监管的盲区。
市场上农药品种多而杂,质量良莠不齐,真假农药难辨。农药标签不规范现象比较突出,过期、不合格、高剧毒等假冒伪劣农药冲击市场,很多农民难以识别真假农药,抗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通过示范样板创建、“新型农民培训”、病虫害防治等项目,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和指导。但理论培训多,实际指导少;集中培训多,田间指导少,工作没有做到长期性、经常性、连续性,往往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实行合理轮作间作,深耕晒田,清洁田园,土壤消毒和种子处理等措施,提高作物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为害和农药使用量。同时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如蛙类、蜘蛛、多种甲虫等对田间害虫有捕杀和抑制作用。多采用黑光灯、色板等诱杀害虫,人工拔除病虫株、直接捕杀等物理防治措施。
农药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能,完善经营市场,规范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严禁销售国家巳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品种,为农药安全使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农技部门要利用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等项目建设,加强对种养殖大户、村组干部、农药经营者进行培训。在农作物病虫害高发季节,要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帮助农民选准农药,掌握好关键的施药时间、施药剂量、施药次数。作好安全防护,加强农药保管,逐步改变农民的不安全用药意识和习惯。同时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满足农业生产上的防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