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蔡晓臻
“很多内陆地区以出口为导向推进物流业发展,我认为这是弄反了方向。”11月20日,在四川达州市举行的2020中国物流投融资暨物流枢纽合作大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开宗明义。
2018年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后简称《规划》),45个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先后获批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
汪鸣在发言中提到了一个数据:在《规划》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国家物流枢纽数量占比达60%,这表明未来国家骨干物流网络将打破过去以东部沿海地区为设施布局重心的发展平衡,重点考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实现国家顶层物流网络的均衡布局与建设,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后发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的空间重构提供设施支撑。汪鸣表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建设,顺应了“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空间布局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瞻性。
汪鸣认为,之所以就国家物流枢纽率先作出这样的部署,原因在于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因我国内需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的自身发展及为东部地区提供的产业配套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增量产业发展机会,体现了强大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的不断发力。
“由于这种增长是渐进的,可能在中西部发展中感觉不明显。但在布局国家物流枢纽时,通过对近15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其趋势已经出现且对设施供给影响明显。”汪鸣说,国家物流枢纽的布局,实际上已经在国家物流空间上,吹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号角,就是中西部地区应积极响应和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汪鸣还表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规划并非一成不变,还将根据各地发展情况的变化进行修编,届时中西部地区将因“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我国未来产业布局空间调整变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汪鸣直言,要真正抓住国家物流枢纽构建国家顶层物流网络的发展机会,须清晰认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的物流发展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的变化。
他说,“大循环”是指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形成互为供需关系的经济发展、产业运行循环,在14亿人的现代化强大国内市场支撑下,这种供需关系与传统内需型经济具有显著区别,即具有供需匹配的规模效益,从而形成带动后发地区分享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
另一方面,国内又难以全部满足14亿人现代化的消费需要,因此还需要建立匹配的开放度更高、开放水平更高的国际经济贸易循环,虽不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的,但国际贸易规模将因14亿迈向现代化人口的强大消费和生产能力,开放程度和国际经济参与度将更高。
汪鸣表示,正是由于“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物流业将在强大内需拉动下,在各个经济部门和区域之间互为供需的流通体系下,向全国网络化和流量流向双向平衡的方向转型。内陆地区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将以打造国家顶层物流网络、服务大循环为目标,具有巨大的规模化和网络化效应,内陆地区要抓住转型过程中国家物流空间结构再造的机会,实现自身发展。
在他看来,当前不少内陆地区缺乏对“大循环”的深刻认识,依然以出口为导向推进物流业发展,这是弄反了发展方向,将导致错失巨大的发展机遇。
汪鸣解释,我国有14亿人口,并且其中4亿多人具有中高消费能力。换句话说,中高消费能力的人口规模比美国总人口还多。现代化消费人口就在我们身边,内陆地区若不想方设法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身边的现代化人口提供服务,而是在离海港1千多公里外把货物运到沿海港口,显然是舍近求远。
他举例表明,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外向型产业大多布局在以沿海枢纽港口为圆心、半径不超过150公里的范围内,这是由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决定的,因为有成本效率竞争力的物流服务半径边界就是150公里。
同理,内陆具备生产能力、要素能力,有特色产品的地区,应就近服务国内市场,这也是由物流边界决定的。
以西部某地为例,他说,“并非得向欧洲、美洲出口多少产品,如果以当地为中心,实现半径300-500公里范围全覆盖,个别优势产品销往全国,少部分产品出口,积极组织进口消费产品分拨配送,建立起这样庞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系统,经济一样能够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汪鸣认为,国内经济发展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发展,不能重复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格局,需要高质量发展产业。“这就提出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的命题,通过二者的融合驱动经济发展,这是物流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据此,国家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串接从生产、分配、交换到消费全过程的现代产业联系,并按照供给和需求相互支撑、精准匹配的方向进行。
“这意味着物流的供给服务将会进行大调整、大变革。”汪鸣称,具体而言,需打破以短运距为主、面向港口的物流模式,向着覆盖整个国土生产消费流通和国际国内双向新边界的方向发展,构建产业链和供应链有机衔接的新物流系统,形成相互供给和需求关系的运输网络、物流网络和流通网络。
汪鸣说,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构建通道化、网络化、干支仓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需要做好八项重点工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创新赋能的现代物流经济、健全保障有力的现代物流应急体系、打造内联外通的国际物流体系、培育分工协同的物流市场主体、夯实科学完备的现代物流基础体系。